|
发表于 2010-4-24 02: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吸血鬼(Vampire),又名吸血僵尸,传说中永生不老的超自然不死生物。
吸血鬼, by Philip Burne-Jones, 1897吸血鬼的典型形象和特征是:牙齿尖长,皮肤白皙,眼睛发红。吸血鬼害怕照射到阳光,在太阳下会烧起来变成灰。但是也认为高等级的吸血鬼可以维持在太阳下不死,只是能力有所下降,有称这些可在阳光下横行无阻的吸血鬼为“日行者(Daywalker)”,但仍然在“常规”的吸血鬼范围内 。吸血鬼为西方最著名的魔怪。
由于吸血鬼的恢复能力极强,所以一般武器很难使吸血鬼致命,只有紫外线能够杀死吸血鬼。
吸血鬼惧怕十字架和大蒜。对于吸血鬼惧怕大蒜,有人认为是由于吸血鬼拥有远高于常人的嗅觉造成的,大蒜的刺激性气味令吸血鬼感到强烈不适。也有些人认为大蒜具有杀菌的功效,所以也可以用来驱逐吸血鬼。
有些故事中的吸血鬼没有影子,在镜子中看不到它,而且它在未被邀请的时候决不会进入房子。有可变身为蝙蝠、老鼠,或者蛇、猫、狗等的说法。
一般认为吸血鬼是由人类变成的。一说是被吸血鬼咬了就会变成吸血鬼;另一种说法是喝下吸血鬼的血才能变成吸血鬼。其实是灵魂受到诅咒的人类变成吸血鬼的。
目录 [隐藏]
1 起源
2 形像的邅变
3 对付吸血鬼的方法
4 各国关于吸血鬼的传说
5 吸血鬼的科学解释与相关史实
6 与吸血鬼相关的历史人物
7 文学与流行文化
7.1 文学
7.2 影视
7.3 角色扮演游戏
8 参见
9 外部链接
[编辑] 起源
最早的吸血鬼形象难以确定,但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论点:
1.该隐(圣经,创世纪4:1-16),因杀兄弟而受上帝诅咒。
2.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的门徒,后来因为后悔而自杀(圣经,马太福音27:3-5)。传说上帝使他不死,永远孤独,用作惩罚他。所以,现在的吸血鬼,都须保持神秘,永远孤独。
此两论点皆无圣经的支持,属于传说的起源。
有推测表示吸血鬼的故事最早来自远东,商人们通过贸易航路把传说带到了东欧。诞生了现代版本的吸血鬼神话。斯拉夫语地区的吸血鬼民间传说最多,历史可以追溯到基督教与异教信仰激烈冲突的9世纪。
在以后的有案可查的历史中,也逐渐出现了更多确实能和吸血鬼相互联系的事件和人物,可能是由于这些事件才真正开始了一些传说。
事实上,在18世纪前是没有现代意义上吸血鬼一词的。英语中第一次出现这个词是在1732年。有人认为,当时欧洲应该已经有吸血鬼神话了,那时爆发了大规模的黑死病。
[编辑] 形像的邅变
起初认为要吸血的是死者需要活人以血献祭,但这几乎是所有原始宗教共有的说法,而且那些受祭者似乎只是灵魂或恶神。
明确是死于非命的人,肉体复活和要饮人血是在斯拉夫神话[1],而该种吸血鬼和后来丧尸或僵尸无异,只是单纯的恐怖的象征。
到了十八九世纪时,才有和丧尸或僵尸分别,主要表现为有自我意志,尤其是主人级的吸血鬼思想和常人无异的吸血鬼神话,在恐怖小说如德古拉伯爵等故事中,常被说成是有贵族衔头的主人(真祖),和被咬成为其奴隶的仆人(后来常以“死徒”或“患者”等贬义词称呼)等,吸血鬼也不再是真正的活死人,而是像死人般生活的长寿活人。
同期的另一本科幻小说宇宙保卫队,首创了和人类完全不同的吸血的外星人,这种非人的吸血鬼设定也为动画血战系列使用(但“翼手”不一定是外星人,可能是地球上未知的智慧生物)。
而九十年代日本动画吹波糖危机中,首创了需要吸人血维持其生物组织的特殊仿生人(类似未来战士的设定,实际上也可定义为人造人或机械化人)。
要在科幻中吸血鬼有更大的力量,需要在整体上有更复杂的设定,如:圣魔之血或吸血鬼猎人D等远未来型科幻中人类的吸血种族,或者吸血的外星人和仿生人等的类人类。
[编辑] 对付吸血鬼的方法
一般是用银做的子弹射击其心脏、或将其头砍掉、或者将其心脏取出、或者在心脏处钉上白荆棘所制木桩,俄国是白杨木。以及令其照射到阳光等。一说木桩不能至其灭亡的,只有阳光和火焰能至其毁灭,亦有人说用紫外光可以将之杀死。另有说吸血鬼如果经过训练或吃过药就会不怕阳光。(银器是无法伤害吸血鬼的(对狼人才有效))
传说大蒜的气味、十字架等可以抑制吸血鬼的能力。但这并非对所有的吸血鬼都有效,吸血鬼之所以会害怕十字架,通常是转化前有其宗教信仰者,十字架等才能对其产生吓阻作用,而生前完全没有信仰者,十字架或圣水是没有作用的。
由于担心被吸血鬼咬过的人也变成吸血鬼,并且相信异教徒、罪犯和自杀的人都会死而复生。所以人死之后尸体要被斩首或者上木桩或尖刺。人们也在死者的嘴里放入大蒜。有时把罂粟种子撒入棺材,或者放在带结的绳子,因为传说吸血鬼喜欢数数。
人们还会尸体挖出来,检查是否有被吸血鬼咬过的迹象,包括尸体不腐烂、嘴边有血迹以及头发或指甲在死后继续生长等。在过去,由于吸血鬼的一些特征,人们会把讨厌银、大蒜、光和圣水,牙齿变长,手掌长毛这些特征做为判断吸血鬼的条件。
实际上,头发和指甲在死后继续生长一说,主要是因为人死后肌肉会收缩,造成原本藏于体内的头发和指甲显露出外面。而做成生长的错觉。在中世纪的时代,会挖尸体出来多为流行病的传播期,人们觉得是吸血鬼在作恶。当发现有此迹象时,则会把尸体烧毁至只剩骨骼。曾经有纪录为挖墓时挖出的尸体已经变为骸骨,当时的人还是不放心,于是把大腿骨拿起放到胸口部份,交叉重叠以防尸体变成吸血鬼。
一般方法只能对付人类的吸血鬼种族,对于类人类吸血鬼(见前文的“翼手”和“吹波糖危机”)无效,唯一对付的方法是纯物理力量,如军用级的火器或重型刀剑,把其斩首或炸到粉碎。
[编辑] 各国关于吸血鬼的传说
西方的吸血鬼通常可以变为人或者吸血蝙蝠,但是在人形的时候则是很有风度的贵族绅士。所以大致上来说,吸血鬼也分国籍,就像人类一样有种族国籍之分,如欧美吸血鬼就跟欧洲人一样具有绅士风度。西方不少人认为吸血鬼在世界各地的传说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中国传说中则体现为僵尸,原因是僵尸和吸血鬼一样是会咬人的,同样是不死的,咬人并传播“病毒”,使被咬的人变成僵尸(或吸血鬼),僵尸在入夜后从坟地中出来(但是吸血鬼不会从坟地中出来因为吸血鬼不是先死掉才变成的)……这些都与吸血鬼的传说极为类似。但因吸血鬼仍然有自我,有思想,所以还是和僵尸有区别的。
在日本、印度、菲律宾等亚太地区的国家中都有类似的传说。20世纪欧美流行文化中亦出现大量吸血鬼的传说,有的小说中提到人只有被吸血鬼吸血后再喝下吸血鬼的血才能变成吸血鬼,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初拥”(The Embrace,即初次拥抱之意),并且新产生的吸血鬼被看作是对其“初拥”的吸血鬼的后裔。而初拥的前提为必须先被咬两次,第三次的时候如果吸血鬼愿意,那么就会开始“初拥”(The Embrace)。
吸血鬼必须保持神秘,所以他们不轻易和人接触,如果需要会以雾状或是变成某种小动物例如蚊子。
部分传说认为吸血鬼不能直接进入受害者家中,除非收到对方的邀请。需要进入被害人房间吸食血液时,他们会用类似催眠的能力,先使被害人睡着,才进入房间。
[编辑] 吸血鬼的科学解释与相关史实
有研究传说中的吸血鬼有可能与狂犬病有关,理由是相当多的症状与其较为相符:畏光,讨厌刺激性的气味(如大蒜),面色苍白,有口部肌肉抽搐想咬东西的欲望(讹化为尖的牙齿并善于咬人),传染途径(被咬后感染)等等,并认为吸血鬼的传说可能与古代大规模疫情爆发有关。
目前比较公认的关于吸血鬼的解释是:被认为是吸血鬼的人实际上是卟啉病(紫质症)患者。血卟啉病又称血紫质症,是由卟啉产生和排泄异常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多有遗传因素。先天性红血球紫质缺乏症(Congenital Erythropoietic Porphyria),因缺乏合成血红素之酵素,造成前驱物之一“紫质(porphyrin)”的累积。紫质会累积在血液及尿中,尿液会呈红色,且因为紫质具强力的吸光性,病人皮肤会对光敏感,牙齿会出现萤光,亦会造成贫血。根据卟啉代谢紊乱的部位,分为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肝性血卟啉病。本病多见于婴儿,成人也可发病,称为迟发性皮肤血卟啉病。此病患者怕光(光照后会引起皮肤溃烂、结痂、大面积黑色素沉着。),对大蒜过敏(大蒜的刺激性气味能引起病发。),眼珠呈红色,补充血红蛋白有利于缓解病情。少数偏激患者认为饮用鲜血可以补充血红蛋白,从而引发了吸血鬼传说。
14世纪,欧洲发生了大面积的瘟疫,为了避免受到传染,人们往往并不仔细辨别病人是否真的死去而就匆匆将他们掩埋,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打开坟墓,会发现尸体变了姿势,还沾有血迹,这不过是由于当时被掩埋者尚未死去,在棺材内醒来后挣扎所至,但在当时因为贫穷和缺乏教育的地区如东普鲁士,西里西亚,波希米亚等地却被传为吸血鬼,从而引发了持续几百年的吸血鬼迷信。
18世纪是吸血鬼的黄金时期,1710年瘟疫再度流行,东普鲁士深受其害,当局为了消除人民的恐惧,或者说官民一致认为瘟疫的罪魁祸首是吸血鬼,当局采用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手段,比如把一座公墓里的坟墓全部打开,看看哪些人的尸体没有腐烂或指甲、头发等有没有在死后继续生长。
[编辑] 与吸血鬼相关的历史人物
弗拉德三世像
巴托里伯爵夫人像吉尔斯·德·莱斯男爵(Gilles de Rais,1404年-1440年10月26日):著名的黑巫术师,百年战争时期他是圣女贞德的战友,曾被誉为民族英雄,贞德被俘以后,男爵退隐于马什库勒和蒂福日的领地埋头研究炼金术,希望借血来发现点金术的秘密,他大约把300名以上的儿童折磨致死,后来被施以火刑。但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吸血鬼。
弗拉德三世(Vlad III,1431年11月-1476年12月):他是15世纪时瓦拉几亚公国的领主,他有两个绰号:穿刺公(Ţepeş),龙之子(DRACULA),他曾击退了来自奥斯曼帝国的入侵者,成为民族英雄,但他残暴冷酷,曾将成千上万的战俘用尖木桩钉死,许多编年史都将他描述为暴君,“即使是历史上最嗜血的古罗马暴君:尼禄,戴克里先也没有如此残酷和难以计数的刑罚”最重要的是,400年后,英国作家布拉姆·斯托克以其为原型写成哥特式小说《德古拉》(Dracula,1897年出版),他才得以闻名天下,并随着斯托克小说被一再改编、搬上银幕、舞台、电视而成为吸血鬼的代名词。弗拉德三世像现藏于维也纳艺术历史博物馆。
巴托里伯爵夫人(Erzsébet Báthory,1560年8月7日-1614年8月21日):这位夫人是那达斯地伯爵的遗孀,由于伯爵常年在外征战,伯爵夫人无聊之间,在仆人托尔科的怂恿下,学习妖术,在1600年伯爵去世以后更加肆无忌惮,经常挟持附近村庄里的少女,并加以折磨,据相关编年史记载,伯爵夫人在喝受害者的血时非常快乐,甚至把血装满浴盆用来沐浴,使自己永保青春美丽。其奶妈尤奥,管家乌依瓦里,女巫达尔维拉亦有参与此事。1610年12月30日,她的表兄图尔索伯爵率兵攻克城堡救出一些受害者,伯爵夫人因其贵族关系,而只被判终生监禁,共犯一律处以极刑,城堡也由此荒芜。巴托里伯爵夫人的画像现藏于布达佩斯Andras Dabasi国立博物馆,历史画廊。
[编辑] 文学与流行文化
以吸血鬼为题材的文学与流行文化作品无数,包括诗、小说、 漫画、动画、电影、电视剧及各种不同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游戏、电脑游戏及电视游戏)。总括来说,西方国家有关吸血鬼的作品多是小说、电影及电视剧,在日韩的作品多是动漫,而游戏方面则不相伯仲。
[编辑] 文学
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借吸血鬼来反映人类社会,最初只在诗歌剧本中出现,有些甚至只具吸血鬼雏型,如:歌德1797年的《科林斯的新娘》(The Bride of Corinth)、科勒律支1797年开始的《克里斯特贝尔》("Christabel")、拜伦1813年的《异教徒》(The Giaour)、和济慈的《无情的美人》("La Belle Dame sans Merci")及《拉米亚》(Lamia)。大仲马(Le Vampire)、狄更斯[来源请求]也有过相关的作品。
小说方面,被公认为第一本吸血鬼短篇小说是约翰·波利多雷(John Polidori)1819年出版的《吸血鬼》(The Vampyre)。此书最初以拜伦之名出版,后经考证为波利多雷作品。波利多雷是拜伦的私人医生,于1816年跟随拜伦到瑞士日内瓦湖度假,两人碰上了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及其妻子玛丽·雪莱等人,最后大家决定一起写鬼故事(玛丽·雪莱当晚的故事即为《科学怪人》的初稿),波利多雷其后根据拜伦当晚写的故事及拜伦本人的形象写下了此篇小说。
其后吸血鬼小说更是大受欢迎,不少作家也曾涉猎,但在这些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则是斯托克的《德拉库拉》(有译《惊情四百年》)。此书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主角的吸血鬼来代表了被侵略者统治的人民反抗的决心不死,并把其愤怒转化为对侵略者的仇恨(包括了作者的爱尔兰人和主角的罗马尼亚人,反抗英国和土耳其的高压统治),后世在流行文化中吸血鬼的正面形像便是从本书而来,并首创了真祖的概念对吸血鬼作正面的解读。
在美国,吸血鬼最初只于科幻小说中出现,如李察·麦森(Richard Matheson)在1950年代创作的《我是传奇》(I Am Legend)中,就假想在未来人类因为微生物改变了演化的过程,一般人受到感染后除非死亡外,通常就退化成了类似吸血鬼的新人类,继承《时间机器》中未来的地底食人族的思路,而在电影版(如第三次拍摄的魔间传奇)中被改编成类似丧尸的变种人,和其他所有故事中吸血鬼的概念不同,并成为了影像媒体中普通人类和丧尸大战的始祖。
1960年代,美国恐怖小说渐成气候,以此出身及闻名海外的斯蒂芬·金亦曾写过有关吸血鬼的《撒冷镇》('Salem's Lot)。到了1976年,作家安·莱丝(Anne Rice)发表了《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一书,之后又以此书中的角色黎斯特(Lestat de Lioncourt)作为她《吸血鬼纪事》(The Vampire Chronicles)系列的主角,此系列已获授权翻译为中文版的有:《夜访吸血鬼》、《吸血鬼黎斯特》(The Vampire Lestat)、《天谴者的女王》(The Queen of the Damned)、《肉体窃贼》(Tale of the Body Thief)。其中又以《夜访吸血鬼》因在1994年被改编为电影,登上大屏幕而最为人所知。
1990年代,加拿大科幻及奇幻作家Tanya Huff写下了《血之代价》,从而开始了《血书》系列。此系列更在2007年被改编成电视剧《血之羁绊》。
2001年,作家莎莲·哈里斯(Charlaine Harris)《南方吸血鬼谜案》(Southern Vampire Mysteries)系列的第一集《夜访良辰镇》(Dead Until Dark)出版。此系列最近被改编成电视剧《噬血真爱》。
2005年,美国作家伊丽莎白·柯斯托娃(Elizabeth Kostova)将弗拉德三世的史实及传说和德古拉伯爵的形象重新混为一体,写下了《历史学家》(The Historian)。此书并会改编成电影,电影版权由新力影业(SONY Pictures) 夺得。
美国小说家史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r)2005年10月出版了《暮光之城》(Twilight),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小说:《暮光之城:新月》(New Moon)、《暮光之城:蚀》(Eclipse)、《暮光之城:破晓》(Breaking Dawn)。此系列小说主要围绕着女主角伊莎贝拉‧史旺与男主角吸血鬼爱德华‧库伦,犹如现代版的罗密欧与茱丽叶,叙述吸血鬼和人类之间禁忌的爱。在此之中库伦家人们称自己为素食者,意思是以猎食动物维生。而少数吸血鬼拥有独特的天赋(即特殊能力),例:爱德华的透视思想能力、艾莉丝的预知能力、贾斯柏的影响情绪能力等等)。暮光之城书中认为要杀死吸血鬼的方法是将他撕成无数的小碎块,然后加以燃烧。2008年亦改编为同名电影(Twilight)。
菲莉丝.卡司特(P. C. Cast)及克丽丝婷.卡司特(Kristin Cast)所著《夜之屋》系列(The House of Night series),如果你是夜后选中的人,蹑踪使者必将尾随而至,找到你,标记你,你的额头眉宇会浮现蓝色的弦月记印。然后,你必须进入“夜之屋”,接受吸血鬼养成教育。等顺利通过蜕变,你就长成成熟的吸血鬼。但不是每个被标记的雏鬼,都能通过考验。蜕变失败,听说就是死亡。本书和其他不同之处是四元素“风、火、水、土”,以及神灵,就像咒语一般,可以召唤他们,而每个成鬼身上的印记,表现方式都不同,仿佛代表了此人的能力及个性,还有不时冒出的唯美诗句。
英国小说家向达伦出版了一套系列小说《向达伦大冒险》,内容有关吸血鬼的冒险故事。但书中的吸血鬼与上述定义不太相同,而且还创造了另一种吸血生物──吸血魔(Vampaneze)。
在亚洲,也有不少以吸血鬼作题材的作家。日本作家菊地秀行在八九十年代写的《吸血鬼猎人D》,和早夭作家吉田直新世纪的《圣魔之血》,有继承《我是传奇》和《时间机器》的思路,设定在未来有人类吸血人种和普通人同时存在的世界观,两书都曾被改编的动画。
[编辑] 影视
以吸血鬼为题材的电影及电视剧数不胜数,最初的吸血鬼电影更是差不多都根据《德拉库拉》而改编。
第一套有关吸血鬼的电影应该是1922年的《吸血鬼》(Nosferatu),该片是一套由F·W·穆瑙执导的无声黑白电影,虽改编自《德拉库拉》,但却因未曾获得改编版权而被迫为电影及所有角色改名。其后比较著名的可能是1931年的《德古拉》(Dracula),亦是改编自《德拉库拉》,该片由贝拉·卢古喜(Béla Lugosi)主演,是第一套有声的吸血鬼电影,亦因卢古喜在片中的口音令到“I want to suck your blood.”变成名句“I vant to suck your blood.”。此片相当受欢迎,不但拍了不少续集(Dracula's Daughter及Son of Dracula等),亦带起了一阵恐布片热,电影公司最后更把《科学怪人》的元素也加入了此系列的最后几集当中。
1950年代,英国电影公司咸马电影制作公司(Hammer Film Productions)不甘人后,亦开拍吸血鬼电影。这一次德拉库拉则由克里斯多福·李扮演(Dracula),续集愈拍愈多,最后共有8套续集(即Brides of Dracula、Dracula: Prince of Darkness、Dracula Has Risen from the Grave、Taste the Blood of Dracula、Scars of Dracula、Dracula AD 1972、The Satanic Rites of Dracula及《七金尸》/The Legend of the 7 Golden Vampires),而最后的一套更是与邵氏电影合作。
1980年代,吸血鬼电影终于有全新形像的吸血鬼出现,如1983年的《千年血后》,其后更有1994年根据安·莱丝小说《夜访吸血鬼》改编的《夜访吸血鬼》(由尼尔·乔丹执导,汤姆·克鲁斯及布莱德·彼特主演)与其续集:改编自《天谴者的女王》的《魔咒女王》(Queen of the Damned)、《刀锋战士》系列、《黑夜传说》(Underworld)及其续集《决战异世界2:进化时代》(Underworld:Evolution)、《V字特攻队》(Vampires)、《小夜刀:最后的吸血鬼》(Blood: The Last Vampire)和根据史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小说系列改编的《暮光之城》电影系列等。
但德拉库拉伯爵仍历久不衰,最近期根据《德拉库拉》改编的电影有:1992年由弗朗西斯·科波拉执导的《吸血鬼:真爱不死》(Bram Stoker's Dracula,又译《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由基努·李维、薇诺娜·瑞德及盖瑞·欧德曼主演)、《神鬼大反扑》(DRACULA 2000)、《吸血鬼也疯狂》(Dracula Dead And Loving It)及由史蒂芬·桑莫斯所编导的《范海辛》(Van Helsing)等。
第一套有关吸血鬼的电视剧该是1979年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午夜行尸》,但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在1990年代因《捉鬼者巴菲》才开始流行。近期的吸血鬼电视剧有:改编自Tanya Huff《血书》系列的《血之羁绊》、改编自查琳·哈里斯(Charlaine Harris)南方吸血鬼谜案系列(Southern Vampire Mysteries)的《噬血真爱》(True Blood)以及美国剧集《吸血鬼日记》(The Vampire Diaries)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