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一下
查看: 264|回复: 1

谈诸葛亮的用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0 09: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很多地方看到人们批评诸葛亮不会用人,无法有效培养蜀汉第二代
接班者,从而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尴尬局面,最终造成了最后的失败。其实不然,这不过是罗贯中先生在过分渲染了诸葛亮的奇功异能后,又要给蜀汉的失败找个台阶下,这样在无形上给人们形成了“诸葛亮不会用人”的假象。
  其实,在诸葛亮在世及其去世后,蜀中都是人才辈出,文治武略虽不
及刘备时代,但也仅是稍逊,至于蜀汉的失败,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过很可惜,人才问题并不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空口无凭,还是来看看诸葛亮的用人吧。

  《诸葛亮文集》第三,就明确指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从这
可看出诸葛亮在治蜀方面是把用人放在首位的。如他提拔了出身低微的张嶷,目不识丁的王平,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都加以重用;王平与张嶷日后均立下了赫赫功勋,成为蜀汉王朝中期的骨干人才(那些认为王平、张嶷不过是二三流小角色的网友,不过也是走入了演义的误区而已)。下面来看个实例:
  杨洪,原本是李严手下的功曹,后为蜀部从事。刘备与曹操对峙于汉
中,是进还是退,刘备举棋不定。诸葛亮以此问杨洪,洪建言道:“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在杨洪配合诸葛亮的后勤支援规划下,刘备终于战胜了他生平最大的宿敌,夺取了汉中地区,当时蜀郡太守法正随刘备在北,诸葛亮非常肯定杨洪的才干,表荐他做了蜀郡太守。
  杨洪也非常懂得发掘提拔人才,他手下有位叫何祗的书佐,很有才干,被洪推荐于亮,诸葛亮在对其进行严加审察后,对何祗行政管理之才
很是欣赏,几年后,就提拔他做了和杨洪同职的广汉太守。
  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就比较过曹操、刘备、孙权和诸葛
亮的用人之道。他认为曹操用人讲求方法,以权术相驭;刘备用人则重视性情的契合,用点感性的味道;而豪气干云的孙策和孙权则讲求意气的相投,至于诸葛亮,则兼而有之。下面举例以说明。
  先是权术相驭,蜀汉地处偏远,比之魏、吴,是地少人更少,因此诸
葛亮更是刻意地爱惜人才,只要某方面才能杰出,就算有其他缺点,只要没犯过大错,都是尽量使他们发挥所长。诸如对魏延、杨仪、李严、廖立等的态度,多少有曹操用人方面那以权术相驭的技术。
  然后是性情契合,最欣赏的还是“忠直耿介之士“。在其生平著作《
兵书二十四篇》中的举措篇里,就有提到“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也建言“亲贤臣,远小人”,以及向刘禅推荐的郭攸之、费祎、董允,和日后的股肱之臣陈震、张裔、蒋琬等,这些人在才能上虽有差异,然就思想品格而言他们却都是心系国家、黎民的贤士。同时,诸葛亮也说过:“直木出於幽林,贤士出於众下。故人君选举,必求隐处,或有怀宝迷邦,匹夫同位;或有高才卓绝,不见招求;或有忠贤孝弟,乡里不举;或有隐居以求志,行义以达其道;或有忠质於君,明党相谗。尧举逸人,汤招有莘,周公采贱,皆得其人,以致太平。故人君悬赏以待功,设位以待士,不旷庶官,辟四门以兴治务,玄纁以聘幽隐,天下归心,而不仁者远矣。”
  因此,他经常到地位低微的地方官员中寻求既有贤能又有经验的才干
之士。诸葛亮在政治上的接班人蒋琬,以及在军事上的接班人姜维,也是他破格加以提拔的。尤其是姜维,原先不过是个魏国的郡中小官,在其归降后,诸葛亮非常欣赏其才能,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主要参谋,并加封只有二十七岁的他为奉义将军。从他给张裔和蒋琬的书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是凉州上士;“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果然,姜维在后期成为蜀汉栋梁,以小国之兵,和魏国诸名将周旋二十余年,取得过不少的战绩,其中洮水一战,斩魏军数万,更是名声远扬。(对于那些否定姜维方针的网友,在此由于和本文不相干,只说一句,抗争是蜀汉复兴的唯一出路。)因此,十分重视人才的诸葛亮,非常重视蜀地的教育工作。
  在刘二牧时代,蜀中可称作“学业衰废”。刘备平定益州,诸葛亮非
常重视教育,为此特别规划了负责教育的主管——劝学从事,益州大儒张爽、尹默、谯周都担任过这个职务。尤其是担任劝学从事最久的谯周,是当时极负盛名的史学家和经学家,对天文、星象有很深的研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均出自他的门下。
  诸葛亮在北伐期间,仍在前线设立读书台,“以集诸儒,兼待四方名
士”。选拔人才,就是要懂得运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诸葛亮延揽人才的方针可归结为八个字——“集思广益”(以鼓励部属畅所欲言,为国家找到最好的策略和制度。)、“循名责实”(以通过严格的考核,追求实在的政绩,免得因虚名蒙蔽而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对此,诸葛亮对十分重视推荐地方贤才的姚伷,给以了充分的赞扬。
诸葛亮对部属要求“采众下之谋”、“居安思危”、“直言谏过“,当然,作为提出者本身,也是身体力行,将他早年和崔州平、徐庶等良师益友的交往经验,坦然告诉众人借鉴,以致他的“助理”董和、胡济,对他都是肝胆相照、言无不尽,诸葛亮也在两面镜子的参照下不断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修养。
  诸葛亮为人严肃少变通,但他绝不会压制部属,所反对的就是某些网
友个他扣的“帽子”——争权夺利、倚老卖老。对此,他明确指出,“名实相符,任人为贤,不问出身,不限资历”,李严、廖立、来敏,均因犯大过而遭免职,废为庶民,(不代表日后无翻身之机)。同样,犯错相对较小的刘琰、张裔,在诸葛亮的劝戒下,获得了悔过的机会。当然,人孰无过。诸葛亮也用错过没实战经验的马谡,但凭此一端就否认诸葛亮的用人,明白人都知道,这是一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讽刺了。
  为了能用上最好的人才,诸葛亮说:“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之,而
不自择。”以免在自己的主观之下,使真正的人才埋没。正是诸葛亮在各方面用人都很得体,取得了如下的效果:
  “刑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其兵入如宾,行不寇,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
人心不扰。”
晋初大学者袁准指出,诸葛亮去世后数十年,蜀汉民众仍对他十分怀念,有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可见,不论在政治或军事上,诸葛亮举贤任能的方略,都是相当高明的。
发表于 2006-9-1 14: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比曹操还会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一下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移动端|小黑屋|地精研究院

GMT+8, 2024-11-23 02:00 , Processed in 0.0746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