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一下
楼主: emanon

[物理科普知识2] 有关八戒的那些事儿----物理真的很有趣,很神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α射线在空气里有效距离很短啊,不知道有多大优势  

而且似乎连角质层都穿透不了,如果没有吸入的话应该对人没什么伤害  
  
  
作者: 物之理 2007-7-26 16:57   回复此发言  
----------------------------------------------------------------

就是吸入人体造成血液电离,而伤害的




辐射危害基本有三种:
a,b和y三种辐射形式。氦核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贝塔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y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56 核武器的基本原理(1)


离开了那栋别墅,我们五爷一猫又上路了。

前方路漫漫,我们真的不知道,最终会到达哪里,遇到什么样的事,碰见什么样的人。不过,若真让我们知道了目的地,就纯粹变成赶路了。那,这种漂泊的乐趣,也许就少了一半。

一路上,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多让人惊喜呀,竟然有那么多芬芳的野花,我们叫不出名字;还有那许多千奇百怪,又幽婉动听的鸟叫声,我们从来没听过。

虽说路边的野花不能采,但兴奋的八戒却是采了一朵又一朵,并把它们插在自己的头发上,耳朵上,还有鼻孔里。他嘿嘿嘿地以为,这样的话,自己就会像花儿一样漂亮了。

大熊猫骑在沙僧的肩膀上,从远处看去,不知情的人,肯定会以为,那是一个穿着熊猫外套的胖小孩,骑在他爸肩上而已。

沙僧,近来你比较沉默呀,有心事吗?

沙僧:“嗬…嗬…(喘气声)…寒老师……嗬…若把大熊猫压在你身上,我不知你是要说话呢……嗬…嗬…还是想专心喘气…嗬…嗬…”

哦,这倒也是!

八戒:“沙僧,你要小心噢,大熊猫可能会把大便排在你身上。嘎嘎嘎…”

沙僧:“不会的,我相信熊宝宝想方便的时候…嗬…嗬…一定会通知我的!”

八戒:“嘿嘿,她又不会说话。你真逗!”

沙僧:“嗬…嗬…但她会放屁!”

哦,这倒也是。不见其物,先闻其声(不错的预警系统)。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要知道,在泰国的动物园里,大熊猫的粪便也是一宝,现在正被当成纪念品出售给游人呢。(详见:http://www.njnews.cn/x/ca885150.ht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7/16/content_6382444.htm )

穿过一片树林后,横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

唐僧:“look !山洞!”

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我们看到山脚下有一个大山洞,洞口黑漆漆的,透着无限的神秘感。

悟空:“啊,多好的洞,也许我们可以在里面安一个家,冬暖夏凉,多好!”

八戒:“那我们岂不变成了‘山顶洞人’,嘎嘎!”

唐僧:“安一个家?幼稚!你们以为这是水帘洞吗?”

呵呵,在里面安家也未防不可,只是有了这个家后,怕会被拴住手脚,让我们那里也去不了。我看,做个防空洞还是不错的。

八戒:“防空洞?干嘛使?”

这都不知道,真笨。当年,中国跟苏联闹别扭的时候,两国在边界处各陈兵百万以上,战争一触即发。苏联老大哥威胁我们,说要让我们中国人尝尝核武器是啥滋味。伟大领袖毛主席则说,大家不用怕,只要我们深挖洞,广积粮,核武器就没有那么可怕。而所谓的“深挖洞”,就是深挖防空洞。

八戒:“哇,不知当年挖了多少。”

这个,你只要去看看,北京那许多的,独具特色的地下旅馆就知道了,因为它们大都是用当年的防空洞改装的。而且,据报上说,北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是在原来的防空洞上建起来的 (详见:http://news.163.com/05/0826/06/1S2GLASJ0001124T.html  


悟空:“噢!是吗?北京那独具特色的地下旅馆贵吗?最好的是几星级?”

呃,这个…嗯…最好的也就“六星级”吧,住一晚六十,砍价的话,还能便宜点。

八戒:“哦…不错,我想好了,咱们比较穷,明年去看奥运的时候,就凑合着住个五星级吧。”

唐僧:“五星级,我看行!嗳,对了,寒老师你说核武器很可怕,到底有多可怕?”

确实很可怕,核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只用两个原子弹,就把日本的两个城市咦为了平地,死伤不计其数。

八戒:“妈,太恐怖了!”

还有更恐怖的呢!美国投在日本的那两颗原子弹,当量只有两万吨,而前苏联曾经造的了一颗氢弹,当量却达到了惊人的100000000吨。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

八戒:“我的天,两万吨!一亿吨!后者是前者的5000倍呀!两万吨的威力就能毁灭一城市,那是不是就是说,假若我们能把5000个城市放在一块,用一颗亿吨当量的核武器就能一锅端了呢?真不敢想像!不知道哪个国家有5000个城市。”

呃…这个我可没数过,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还没有拥有5000个城市的国家。话说,当年苏联为了试验那颗一亿吨当量的氢弹,曾经头疼万分,因为原计划是用飞机把氢弹运到高空,再投下,让其在半空爆炸。可是,飞机虽然飞得很快,但是,当氢弹爆炸后,其威力仍然会波及到那架可怜的来不及远离的飞机。思来想去,没办法,只好忍痛割爱,把氢弹的威力从一亿吨缩减到5000万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57 核武器的基本原理(2)


我们五爷一猫向着那座高耸入云的大山走去。很奇怪,我们没有往北走,也没有往南走,而是不约而同地一直向西,我想,可能是因为那里有座大山,山下有个洞的缘故吧。虽然我们知道,洞中可能会有危险,但是,它太神秘了!看来,猎奇是人类的本能心理。好奇害死猫,但愿我们这次例外!

八戒忽然停步,大叫:“不好!!”

唐僧:“怎么了?有女妖?”

八戒:“No !是我看到前面这座山,忽然间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不吐不快的那种感觉。”

唉,吓我一跳,原来是诗兴大发呀!好好好,你发你发,反正我们手上也没有可以砸你的东西。

八戒:“

远看青山黑乎乎
上头尖来下头粗
若是一下到过来
下头尖来上头粗


呵呵,八戒,你太有才了。你的思维太与众不同了。知道吗?任何人看见高山,只会想到雄伟,高大等等这些庸俗的词汇。可你却能想到,大山若是倒过来会怎样?你突破了思维定式,你的思维太深邃,日后必是前途无量。嗯,受你感染,我也诗兴大发了,来来来,我也作一首:

仰望那云乐飘飘
又白又轻似鹅毛
悠闲自在无人比
高高在上好清高
忽如一下化作雨
流进阴沟臭死你
怨天尤地问自己
何日才能回故里

悟空:“嗯,这诗我喜欢,因为我听得懂。”

沙僧:“我最爱我的熊宝宝,请让我站在她的角度,也为大家献上一首吧。”

好好好,妙极!

沙僧:“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量身定做,量身定做啊!只有一句话,似乎什么都没说,实际上却什么都说了,这就是实力,这就是境界!唐僧,你怎么了?为何脸那么红,就像悟空的那个……

唐僧:“我也特别想作诗,可就是说不出来,憋得我真难受!”

唉,当不成诗人也好。真正的诗人是痛苦的。

望山追山真累,以为很近,却怎么也走不到。

唐僧:“寒老师,你说核武器那么厉害,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八戒:“嗨,管它什么原理。寒老师,我就想知道那次世界上最大的核试验到底壮观到什么程度,你说说,我最喜欢听那个了。”

嗯…那好,我就给你们说说,地球上一些赫赫有名的核试验。

要说前苏联的核试验,咱们还是先从美国的核试验说起。

核武器不是鞭炮,在哪都可以放。1944年,美国就曾为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地点的选址,伤透了脑筋。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又经过专家们的多次考察,才最终把试爆场地定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片被称为“死亡之路”的沙漠中。在那次试验中,爆炸威力远远超过了专家们的预期,虽说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也着实吓了他们一跳,因为爆炸把方圆八百米内的的沙子都烧成了翠绿色的玻璃,还震碎了200公里外的玻璃窗。

加上1945年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后的惨状,使美国军方认识到,在自己国土内继续进行试验,无异于是搬起石头炸自己的脚,因为这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

可是,对于那个时候的美国来说,不进行核试验是不可能的。为解决这个矛盾,美国只好嫁祸于人。

经过筛选,他们看中了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马绍尔群岛。

马绍尔群岛位于太平洋东部,它由1200多个大小岛礁组成,这些岛碉的陆地面积有181平方公里,分布在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是先有原子弹,才有氢弹的。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还厉害的“超级”核武器,上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的科学家就专门讨论了制造氢弹的问题,而来自匈牙利的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博士研究星球热核反应多年,他提出了制造氢弹的设想。由于这种超级炸弹需要千万度以上的高温才能引爆,因此,在原子弹制造成功以前,这种创造性的建议只能是建议而已。

另外,泰勒提出的这一设想,还引发出了一个十分恐怖的问题。由于这种超级炸弹的威力巨大,当时有人曾经担心,氢弹一旦爆炸成功,可能会引起大气和地球上的水产生链锁反应,从而使整个地球燃烧起来,就像太阳一样成为燃烧着的星球。这等于是毁灭人类,毁火地球。后来,经过数名物理学家的严密论证,才排除了“地球变成太阳”的可能性。

现在,原子弹有了,让原子弹在爆炸时提供几千万度的高温已经不成问题。同时也排除了地球变火球的可能性,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949年8月,前苏联研制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让美国大为吃惊,他们沮丧地认识到,自己的核优势已不复存在,于是美国人就想通过制造威力更为巨大的氢弹来保持核优势。1950年1月31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委员会以2票对1票作出决定,建议总统发布实施制造氢弹的命令。当天下午,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宣布:我已命令原子能委员会继续研究各种类型的超级炸弹。研制进展的很快,1952年11月1日,美国就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上,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麦克”的第一次氢弹试验。这枚氢弹重65吨,约有两层楼高,外形酷似一个大保温瓶。当这枚氢弹爆炸后,瞬间天崩地裂,在地上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坑,远在60公里外的观测人员说,他们首次看到了第一个人造太阳。然而,这次试爆的氢弹是不能带上飞机的,因为太重,所以它没有实战价值。

虽然地球上进行的核试验在2000次以上,但因为极其保密,被人所熟知的不多。而美国这次氢弹试验,却是广为人知的那种。人们说,这是因为氢弹试验跟一种风行全球的新款“三点式”泳衣扯上了关系,所以才被炒得满城风雨。

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上很少有人听说比基尼这个名字和知道比基尼这个地方。然而,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氢弹试验后不久,法国一位著名的泳装设计师露易斯·里阿德在巴黎第一次隆重地推出了一种非常摩登,非常开放的新式泳装。这种泳装坦胸露臀,只由三小块布组合而成,俗称“三点式”。如果揉成一团,这种泳装可以放进一只火柴盒里。露易斯·里阿德鬼使神差地把这种新泳装命名为“比基尼”。

没过多久,“比基尼”泳装竟然风行起来。人们谈论“比基尼”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把第一次氢弹试验和“三点式”泳装联系在了一起。

有人认为,是世界上首次氢弹试验的轰动效应把比基尼泳装炒得火红,畅销全球。(多好的广告!)

也有人说,是泳装扩大了比基尼小岛核试验的影响。(拼命地保密,却最终搞得沸沸扬扬,真是欲哭无泪啊!)



注:
诗一选自物之理处女作《从前有座山》

诗二选自寒木钓萌处女作《从前有朵云》

诗三选自顾城诗作《一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58 核武器的基本原理(3)


绿绿的草地,蓝蓝的天,灰溜溜的五爷一猫,依然走在去往大山的路上。

八戒:“怎么还不到?看起来是那么的近,没想到是那么的远。”

是呀。有时候,前面那座大山就像人们心中的理想。很多人总是一门心思地以为,理想离我们很近很近,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可真的走起来,却是没完没了。

不过,跟大多数人比起来,我们则幸运多了,因为我们至少还知道目标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方向一直没有错。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并且,没有饿死在路上,就一定能够到达。你们说,对吗?

悟空:“对。我们已看到了目标,并且方向一直没错,可能我们走的会很慢,但我们一直在一点一点地向目标靠近。”

沙僧:“有个重要的问题,我背上这只大熊猫还没有名字呢。我想了一路,也没想出来。怎么办?”

哦,好办,就叫winnie_cat(温尼猫)吧。

沙僧:“噢,太好喽!我的猫儿终于有名字喽!”

八戒:“寒老师,你再给我们讲讲那些核试验吧,我最喜欢听那些规模宏大的事了。”

   1945年8月,广岛被第一枚原子弹轰炸后,苏联加速研制原子弹。4年后,苏联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消息传到美国,引起美国朝野的震惊和不安。美国独一无二的核优势只保持了4年便不复存在。于是,美国加快了研制威力更为巨大的氢弹的步伐。

   1952年11月1日凌晨,世界第一枚氢弹成功爆炸。美国又重新取得了核领域的老大地位。可这一优势没有保持多久,又被苏联打破了。1953年8月,苏联第一枚氢弹试爆成功,危机感重新笼罩美国,没有办法也没有选择,美国决定开发大威力氢弹。

   这就是冷战--疯狂的军备竞赛!在这个竞赛中,所有的国家只信奉这条真理:不在乎本国的武器有多么先进,只在乎跟敌国比起来,我们的武器是不是更先进!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控制权,说话才能算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欺负,不被消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占有更多的资源,永远发达下去!

如果敌国是持刀动棍的军队,那么,拥有小米加步枪的我们就可以安心睡大觉。这就是那个时候的冷战逻辑。

美国的另一次广为人知的核试验,是代号为“城堡行动”中的一次氢弹试验。“城堡行动”试爆的第一枚氢弹编号为TX-21,外号“小虾”。为了创新,科学家们大胆地在“小虾”氘化锂固体燃料中使用了浓缩的锂作为反应物质。专家们预计,小虾的核当量应该为600万吨。

试爆地点:依然是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

时间:1954年3月1日6时45分.

随着一声令下,威力空前巨大的氢弹终于爆炸。瞬间,巨大的爆炸声响彻云霄,接着,地面开始猛烈摇晃起来,好像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不对呀?氢弹设计师们蒙了:这可不是600万吨的核当量!因为他们发现,氢弹所在的那个小岛没啦,附近两座小岛也神奇地消失。美国的空中观测飞机还发现,原先放置氢弹的地方忽然变成了一个大湖。大湖宽近2公里,深80米。 天上刚才还刮着北风,现在则被迅速转向,成为东风。几秒钟内,一个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火球直径达4.8公里,并发出强烈的亮光,照得周围白花花一片。甚至离爆心220公里远的岛上都可清楚看到比基尼岛的亮光,时间持续了大约一分钟。火球在逐渐升腾,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在一分钟之内,大火球就蹿到了1.5万米的上空。两分钟后,氢弹蘑菇云上升到3万米的高空。6分钟后,氢弹蘑菇云的顶端已经上升到大约4万米的高空,8分钟后,蘑菇云的直径已达100公里(这几乎是大气层与外太空的分界线。最低的人造卫星离地面也就100公里)

空前巨大的蘑菇云,就像一个可怕的大恶魔站立在地球上,看到的人无不感到深深的恐惧。  

在离爆心20多公里远的一个岛上,绝大多数建筑被毁。40公里远的地方,混凝土掩体倒塌。400公里远的夸加林岛上,突然刮起了强风,整个岛上的建筑猛烈地摇晃。

事后,美国科学家们测算,这枚氢弹的核当量高达1500万吨,比原先估计的600万吨要大2倍多,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1000多倍。这是迄今为止整个太平洋地区最大威力的氢弹试爆。

为什么预计是600万吨当量,却炸出了1500万吨呢?这“误差”也太大了吧!美国科学家说,是因为氢弹的反应物质中第一次加入了浓缩的锂,才导致的意外。这是有可能的,在军备竞赛那如火如荼的岁月里,参与竞赛的国家总是心浮气躁。计算错误,估算错误在所难免。大多数人都相信这种解释,但是,核试验这种事也太大了,怎么会准许有意外呢?这不是拿生命开玩笑吗?也许这是一个疑点。

很有可能,制造氢弹的一些核心专家早已估算出实际核当量,然而在试爆的过程中,由于防范不力,导致周围的许多人受到核污染。为了向世人交待,为了逃避上级的责难,只好说是创新地加入了某些东西,所以才估算错误。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因为这次核试验,伤到了不少人,其中有美国人,还有日本人(注意,不是马绍尔群岛上的土著人,虽然他们的伤亡最重)。

在这次试验中,核爆区附近的两艘美军战舰上,约有37名士兵受到辐射,身体一些部位受到损害。另外,130公里以外的一艘日本渔船受到核污染,导致船员致死这件事,彻底让这次核试验大白于天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是1954年3月1日凌晨,一艘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正在太平洋地区海面上捕捞作业。太平洋洋面开阔,这艘渔船的作业地区离“比基尼”岛有200公里左右。突然,一名正在工作的船员僵住了,他两眼凝视前方,大声惊呼:“大家快看,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

船员们先是不相信,可是,当他们抬头向西边望去时,果然看到天空中有一个巨大的火球,它甚至比太阳还亮,还大,那红红的火焰把西边的天空都染红了。

大家正看得有趣,耳边听到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随后,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许多粉末,。粉末越落越多,太阳消失的时候,甲板上已经落上了厚厚的一层。

当这些渔民回到自己国家的港口后,大都奄奄一息,9月,船上的发报员秋津久保山在痛苦中死去。


我们常常会这样开玩笑:什么?碘化亚铜要请大家吃饭?嗬,难道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吗?

可现实生活中,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就真的不是一件好事了。这跟看到一个能要你命的魔鬼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让那位日本船员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应该就是甲板上落下的那些放射性粉尘。如果船员们用海水及时并随时地冲掉甲板上的粉尘,这样的话,那23位日本渔民也许就不会伤得那么重了。然而,没有查到任何一个文献说,日本船员采取了这样的最基本自我保护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59 .......................



大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目测一下,可能也就五公里吧。

路上,一些被扔弃的东西显示出,我们不是到达这里的第一批探险者。

八戒:“哈哈!你们快看,这里有个军用帐篷,多好!以后再不被日晒雨淋了。咦!那边还有个铁锅,嘎嘎……”

悟空:“哇!快看,多酷的墨镜!”

沙僧:“真的嘞!好酷!来来来,大师兄,你拿来给我背上的winnie_cat戴戴吧。”

悟空乐呵呵地小跑过去,给winnie_cat戴上了墨镜。
………………
悟空:“唉,沙老弟,亏你想的出来,给大熊猫戴墨镜,这戴与不戴不都一个样吗?一点也没变酷。你看,一点效果也没有。”
……………
走着走着,八戒忽然又惊叫起来:“快看,前面有双军靴!咯咯,你们谁都不许跟我争,是我先看到的!”

说着,八戒就跑上去捡了起来,看了看,嘟囔道:“就是太小了,要不我就能穿了。”
…………
我说你们几个,玩够了没有?我们不是来捡破烂的!八戒你看你,左肩吊一帐篷,右肩扛一铁锅,脖子上还挂一军靴,你不累吗?

八戒:“确实很累。”

那就赶紧统统扔掉,若你这么一路捡下去,不把你压死才怪。

唐僧:“扔掉?唉,寒老师这多可惜呀!你看那靴子的鞋掌,呈亮呈亮的,肯定是不锈钢的。”

悟空:“还有你看,靴子的皮多好,多光滑!肯定是猪皮做的。”

八戒:“是呀是呀!寒老师,你看这靴子里面的毛,油光发亮,肯定是某猴身上的毛!”

行啦行啦,你们别说了。问题是,你们背这么多东西,我们怎么上路呢?八戒,你还知道我们跋山涉水,是为了什么吗?

八戒:“嗯……等我想想……呃…对不起寒老师,我真忘了。是不是为了玩呀?”

呵,你这猪!
唉,不过也能理解。一些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当初的目标。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沙僧:“寒老师,我没忘记,我们爬雪山过草地,四海为家,是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还好,还有记得的人。我想说的是,你们随身携带那么多东西,还怎么能轻装上路呢?扔了吧!有时候,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实现当初的愿望和理想,就要及时扔掉一些东西。人生就是这样:能得到什么,在于我们敢失去什么;能实现什么,在于我们……

八戒:“行啦行啦,我扔掉还不行吗?你不要再长篇大论了,最怕你涛涛不绝。你还是给我们讲那些轰轰烈烈的核试验吧。”

啊噻!你这猪!叫你扔点东西就有情绪啦?你不要以为扔掉一些垃圾,就是真正懂得了“舍得”的哲理,你还差得远呢!有一些东西,能随时扔掉,可是有一些东西却不是那么容易扔掉的,它们会跟随你很多年,破坏你的生活,而你却浑然不觉。

唐僧:“噢?还有这等事?愿闻其详。”

嗯,这怎么说呢,还是举个例子吧。

我有一朋友,名叫王老四。他四十岁的时候,准备用自己的大半生积蓄在北京动物园旁边买个40平方米的新房,后来一想,40平方米太小。还是买个60平方米的吧,可钱不够,于是咬咬牙,又向亲戚朋友们借了个十几万,终于买了个60平方米的两居室。

接着,他开始装修了。本打算,用两万来装修就行了,可是,装修工人一边装修一边对王老四说,这里应该用这种材料,才好,否则的话会那个;这里应该搞个灯,才漂亮………

最后,结账的时候,装修费花了5万(装修工人可真是厉害啊!)

王老四咬咬牙,心想,5万就5万吧,只要房子美观大方,多花三万也值。

漂亮的新房终于可以入住了,那天,他叫我去看看他家的新房,顺带喝酒。我知道他的目的,就是想让我去欣赏一下新房,并从中得到满足感。我投其所好,羡慕地说:“王老四,你家的新房太漂亮了!我要是拥有你这样的新房,就一点也不想外出了,整天待在家里;唉,若真有你这样的新房,一生的心愿,也就了了!”

王老四一听,很有同感,立马笑的合不拢嘴,他环顾新房,感觉自己的家就是天堂。

实际上,他的新家也确实美观大方,宽敞明亮。

5年后,王老四把账还齐了。于是,我又去他家喝酒去了。一进他家,我就皱起了眉头,新房怎变这样了?挺宽敞的房子,现在搞的拥挤不堪。曾经的美观大方也一去不复返,到处都堵的慌。

王老四说,寒老弟,你不要说我,以后有了家你就知道了。生活的路上,东西总是会越来越多的。

我说,可是,该送人的就送,该扔掉的还是早点扔掉的好。你看你看,墙壁上挂着的这幅画,本来是挺好的山水画,可画上却插一根针,针上还吊着一白线,太煞风景了,快扔掉。

王老四说:“嗬,寒老弟,万一哪天我下蹲太急,把裤裆弄裂了,你拿什么去缝?还是留着的好。”

唉,我真是服了你,怎么卧室里到处都挂着衣服啊?

王老四:“没办法,衣柜里都塞满了。衣服总是越来越多的嘛。”

可是那些衣服你不一定穿嘛。该送人的就送人吧。

王老四:“呵,我说你这个败家子。就是金山银山,也会被你扔光的。虽然那些衣服穿的机会少,但终究还是有再穿的可能。”

真没法说你,你看你家的卫生间,那么多洗发水的瓶子,那么多半盒的牙膏,那么多毛巾,还挂着三把拖帕……乱死了。扔掉扔掉!你家又不是天安门广场,用得着三拖帕吗?

王老四:“老弟,你真以为我是腐败高官吗?你要搞清楚,那些东西不是别人送的,是我用血汗钱买的!”

我知道,可是,当初你为了让房子再宽敞一点,咬着牙借了15万从40平方米换成了60平方米;为了让房子美观大方,你又咬着牙借了5万来装修。也就是说,为了房子的宽敞和美观,你总共花了20万。但是,仅仅因为那些多余而又不值几个钱的衣服,拖帕,毛巾,椅子和过时的装饰品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你的20万就全打了水漂。
…………
…………

八戒:“寒老师,我们现在又没有房子,你讲这些似乎早了点吧。”

猪,我只是在告诉你:在生活的道路上,在人生的轨迹上,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会不经意间,被一些乱七八糟的小欲望淹没了当初的愿望,当初的目标,当初的理想,从而做出捡个芝麻丢个西瓜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60.......................


迎面的山,越发显得雄伟高大了,因为我们离它越来越近......
有一些人,有一些事,还有一些思想,也是一样的,我们只有逐渐地接近他,了解他,才会慢慢地体会出,他们的伟大之处………

悟空:“寒老师,上次你说的那个‘舍得’之理还真是有用呢。只有舍才会得!嗯,我记住了。以后,对于一些该舍弃的,我肯定会毫不犹豫扔掉。”

毫不犹豫地扔掉?呵呵,说的容易,那绝不是一般人就能做到的。世间的道理成千上万,可有些道理真落实起来,就如割心割肉,痛苦不堪,非一般人所能承受,正因此,这世上也只有少数人值得我们去敬仰。

唐僧:“有道理。据说,在1952年,以色列第一任总统逝世后,他们国家曾邀请爱因斯坦去当总统,这是莫大的荣誉啊,可爱因斯坦居然婉言谢绝了。这就是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吧。大丈夫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你说对了一半,爱因斯坦确实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但用“舍得”之理来评说爱因斯坦的这件事就不是很恰当了。所谓舍,就是舍弃自己不想要的;所谓得,就是拥有自己真心喜欢的。爱因斯坦一生的爱好就是一个人默默地思考,进行物理探索,这才是他想要的。如果他一开始是以色列总统,后来因为酷爱物理而把总统职务辞了,去搞物理研究,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若是这样的话,爱因斯坦则会更加光辉灿烂的多。这是因为,两种途径,一种结果,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天差地别!

不舍就不可能得,但舍了也不一定得。这是“舍得”的冒险之处。这种冒险有时候会很大很大,也正因此,那些冒险之后并获得成功的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生活有时候很无奈,也很无情。在某些情况下,你想得到什么,在于你敢失去什么。

八戒:“寒老师,你还是讲物理吧,你说这些好抽象!”
.......................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山脚下。

悟空:“你们看,那洞口真大,真黑,就像魔鬼的嘴。我猜想,洞里面一定很宽敞。要是发生核大战,躲在里面就万事大吉了。”

这可不一定,得看交战双方使用什么样的核弹。若是用苏联试爆的那种核弹,躲在山洞里也不一定能幸免。

八戒:“嗬!那是怎样的核弹啊?莫非就是以前你说的那次最大核试验,所用的那种核弹。”

是的,世上的核试验有几千次,可最大的当然只有一次(似乎是废话)。现在,就让我们回到过去,去感受那惊天动地的瞬间吧。

1954年,美国在比基尼试爆了当时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后,苏联人觉得很没面子,而感到最不舒服的,当然还是苏联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世上最大核交椅怎么能让美国来坐呢?这个面子可真是丢不起!美国,你等着瞧!我要让你们大眼瞪小眼,见识见识我苏联人的厉害!

1960年5月1号(劳动节),美国飞行员鲍尔斯驾驶的U-2高空间谍侦查机在苏联上空被击落。顺便提一下,U-2在当时是飞得最高的飞机,飞行高度在20000米以上,任何高射炮也别想把它打下来,战斗机也拿它没辄。如果没有导弹的威胁,这种飞机简直就是一空中幽灵,想去哪就去哪,想到哪个国家进行监视就去哪个国家。在当时,这对于还没有掌握导弹技术的国家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耻辱--眼睁睁地望着U-2在自己国家的领空随意地飞来飞去,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如入无人之境,却又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无奈,谁叫我们的技术不如人呢!我们国家当年也深深地吃过U-2的苦。直到有一天,美国的U-2终于被我们国家打下来了,顿时,世界震惊,在一次大会上,外国记者问我们的陈毅将军,中国是用什么打下来的。陈毅将军为了保密,但又碍于外交礼节,于是只好开玩笑地说:“是用竹杆捅下来的。”

现在,别国不敢说,但我们国家的领空,任何一款飞机在上面乱飞而不被打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我们连人造卫星都能击中,何况飞机呢?

话说,苏联击落了U-2飞机,并活捉了飞行员后,赫鲁晓夫很是高兴,他多次在在公众场合扬言,一定要给美国点颜色看看。给点颜色?什么颜色?为何赫鲁晓夫说话底气那么足?

他没法不足,因为几年前,在他的直接指示下,一颗地球上有史以来当量最大的氢弹,在“阿尔扎马斯-16”秘密城中的绝密实验室的研制生产已接近尾声。

1961夏天,那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氢弹终于成功出炉了。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就是找个地方,让它轰的一声巨响,然后去体验那短暂却又辉宏无比,连魔鬼都会怕三分的力量。最后用这种力量告诉美国还有西欧国家--这就是苏联的力量,这就是苏联科学家的力量!你们还有谁不服?还--有--谁?!(功夫--冯小刚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61  

那惊天动地的时刻不久就要来临,一声巨响过后,所有的国家都将被深深地震慑住。而这,正是苏联人最想要的,光荣属于伟大的苏联!待磨菇云一腾空,每一个苏联人的脸上都将挂着无比自豪的笑脸!

不过,好事多磨,具体到确定试验场地的时候,麻烦就来了。以前,苏联的核试验大都是在新地岛,毫不疑问,这次的试爆地点也准备选在那个地方。但是,让苏联专家们傻眼的是,这次恐怕不行了,因为这是一颗当量达到100000000吨的氢弹,其杀伤半径是吓人的1000公里。1000公里是多远的路程呢?我们大都坐过长途汽车,其平均时速也就70公里左右。而如果我们的行程是1000公里,则我们至少要花费14个小时。所以,就算你提前10小时知道核弹要爆炸,想坐车逃生也是不可能的。

新地岛位于北极圈内,总面积8.26万平方千米,1/4的面积有冰盖,最高点海拔1590米。那里大部分为极地荒漠带。气候严寒,多雾和大风,人烟稀少,是前苏联惟一的国家核试验场。自1954年7月建成以来,苏联在新地岛那里进行了数百次地下、地上和水中核试验。

距新地岛1000公里以内就有城市和人口密集区。所以,在新地岛试验是不行的。

另外,还有一个麻烦就是,当飞行员把核弹投下到核弹爆炸的这段时间里,飞行员是很难逃生的,虽然飞机飞的很快。

在这次试验中,负责这种既倒霉又神圣工作的飞机是图--95远程战略轰炸机,这是俄罗斯最先进的轰炸机之一,也是世界名机之一。这几年经过改装后,英姿不减当年。它刚诞生时,西方国家就给它一个外号:熊。所以图-95系列的轰炸机又叫熊式轰炸机。此外,这种轰炸机是苏联第一种能够穿越北极,直接飞到美国进行战略核轰炸的轰炸机。其实,当初的设计目的就是这个:跨越北极,攻击美国本土。另外,该系列飞机除能执行战略轰炸任务外,一些改进型号可执行照相、电子侦察、海上巡逻及反潜等各种任务,为此发展了多个改型。该机改型后将要继续服役到2020年左右。

图-95可以装备1至12枚空对地远程巡航核导弹,这是令西方望而生畏的核武器攻击平台。因此,只要图-95一出动,几乎都会变成世界新闻。

今年的7月18号,两架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逼近英国领空,引起英国一阵紧张。7月20号,俄罗斯“变本加厉”,又出动4架战略轰炸机抵达北海上空,直逼英国,英军紧急出动“狂风”和F-16战斗机“迎战”。英国广播公司说,目前“这种杀气腾腾的气氛”,是冷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

8月8号,两架图-95MS“熊”式远程战略轰炸机又飞越美国关岛海军基地,引得美战斗机紧急起飞拦截。

回到正题。
因为一次核试验,要损失一架昂贵的战机和用等体重黄金打造出来的飞行员,还有很多平民的性命是很不值得的。

实在是没办法了!负责核试验的专家们只好向赫鲁晓夫请示,是否把核当量减小一半。赫鲁晓夫当然不想背负草皆人命的骂名,只好“忍痛割爱”,同意把当量减小到五千万吨。

每次看到这里,总会让人产生怀疑。在那个时候,核武器是极其绝密的事,当然也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就算制造一枚平常的核弹也要经过多次审核,多次计算,更何况是造一枚威力最大的氢弹。很难想像,竟然会出现造出来的氢弹没地方试验这种事!很明显,制造一颗亿吨氢弹,无论对于哪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大工程!既然是大工程,应该是前前后后都计划好了的,比如,何时设计,何时制造,何时试验,何地试验,如何试验以及意外发生时的种种防备措施等等,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问题!按理,在制造前和制造时,都是想了又想的。怎么会出现造好后没地方试验这种低级错误呢?真是不可思议!

这就好像是,某个国家为了打造一艘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结果,造了十年,倾其所有,终于造出了海上霸王!可最后却发现,这艘超级海上霸王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巷口都无法停泊,因为吃水太深!

这也好像是,细叶雪家买了一台60英寸的液晶彩电,其同学靠谱的小棕子知道后,很是不服,便央求她爸买了台一百英寸的等离子彩电。可当新电视运到家门口后,才发现,电视太大,进不了家门!

所以,前苏联说的亿吨氢弹也许只是专门用来忽悠美国的。很大的可能是,他们只造出了五千万吨当量的核弹,却号称造出亿吨的。

这就好像是,Net从五层楼上跳了下来,结果安然无恙。人们纷纷惊叹Net轻功了得的时候,Net说,嗨!这算什么呀!告诉你们,我原计划是从十层楼上跳下来的,但我家的楼房只有5层楼高,别人家的高楼又不让我跳,而且我也害怕我的鞋被摔坏,所以才从五楼跳的。

那次最大的核试验后,赫鲁晓夫非常满意。他在一次针对美帝国主义的讲演中得意洋洋地说:“我们还有更大更好的家伙,但我们不想试验它,因为担心把自己房间的玻璃都震碎了。”

那个所谓“更大更好的东西”其实就是十亿吨的核弹。前苏联的官方称,他们的试验室还研制过十亿吨的核弹。若这种核弹发生爆炸,激起的海哮,所引发的,高达一公里的海浪将会漫过美洲大陆,从而把“帝国主义的壁垒”永远消灭掉。

前苏联人说,他们造出的是一亿吨的氢弹。这是真的吗?说实话,我们很难相信。据说,“在阿尔扎马斯--16”博物馆有一部记录这次爆炸情形的新闻记录片,至今没有同观众见面。

但是,我们也很难不相信。也许,他们真的造出了一亿吨,甚至十亿吨的氢弹,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63……


我们终于抵达了那座大山的脚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那个神秘的山洞,洞口黑黑的,形状也很古怪,像魔鬼的嘴,凶神恶煞,似乎要把我们五爷一猫全吞掉似的。

使劲抬头往山顶一望,呵,幸亏我们没有戴帽子,否则,要想看到山顶而又不掉帽子是不可能的。

八戒:“不会吧,寒老师,难道我们要进这个洞?你自己看吧,这个洞要多阴森就有多阴森。”

怕什么!反正里面不会有鬼。

八戒:“可是,可是…我肚子饿了。”

唐僧:“哦,你不说我还想不起来,肚子真是饿了。”

没关系,现在秋高气爽,正是山上各种野果成熟的时候。你们看,山上的鸟儿那么多,它们的叫声多欢畅!要不是吃饱喝足,这些鸟儿还有心思练嗓子,唱情歌吗?

八戒:“寒老师你别废话了,我们分头寻食去吧,吃饱后再到洞门口集合。”
…………
…………
啊哈,我和悟空刚往山上爬一会儿,就遇到了一大蓬野果。这种野果的枝杆上有很多刺,而且还是倒钩的那种。果子像草莓,但比草莓软得多,也比草莓红,有的还红的发黑,就像一颗颗黑珍珠。摘一颗放嘴里,用舌头一碰,就化了。呀!多好吃,酸酸甜甜,汁多味美,简直就是人间珍品。真好吃真好吃!

悟空:“小声点小声点,待会儿八戒听见!”

没事没事,你看,他吃的比谁都欢,他还怕我们去跟他抢呢。

吃完了那蓬不知名的野果后,我们又继续往上爬,接着又遇到一种不知名的坚果。这种坚果长在灌木丛上,样子像龙眼,只不过壳非常坚硬,我尝了一颗。味道比开心果还好吃,好一个回味无穷!

我说,等我老了,一定要好好培植这种叫不出名字的坚果,然后拿去卖,充当养老保险。啊,多么惬意而又可能很悲惨的晚年生活呀……

大约一个时辰后,我们又聚集到了洞口,看看大家的脸色就知道,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吃到东西是最多并且也是最好吃的。

八戒:“嘿嘿,我还有额外收获,你们看!”

说着,八戒就从兜里掏出了好多鸟蛋。

唐僧:“呀!猪,你这是害命啦!”

八戒说,如果不吃鸟蛋,饿死了我们自己也是害命。

唐僧说,狡辩!

八戒说,那好,待会儿我们把蛋煮熟了你别吃!

唐僧听后,咂咂嘴巴,然后就闭嘴了。

看见八戒手里捧着的那些鸟蛋,我一下就被迷住了。天啦,怎么天底下还有这种颜色的蛋,美的简直无与伦比。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八戒手里的蛋,有几个很特别,颜色万分好看,说它是绿,又浅了点,说它是蓝,又深了点。我拿一个攥在手里仔细欣赏,不住的啧啧称奇。那蛋壳嫩极了,似乎轻轻一握就会碎。颜色非常细腻,而且极其干净,就像是刚从鸟屁股落下来似的。我说,若我有一个家,肯定要拿回去当高级装饰品!那多好!

八戒说:“呵!若我有一个女朋友,我还想送给她呢!可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因为我们都没有,还是吃了吧。”

也只能吃了。

沙僧:“你们打算生吃吗?呵呵。”

八戒:“都怪你寒老师,上次好不容易捡到一铁锅,你却非叫我扔了。还说什么能得到什么在于敢失去什么!好了,现在看你拿什么煮?”

别急,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我们可以找些湿泥把蛋包上,然后生一堆火,最后把这些包着鸟蛋的泥丸子放在火堆里烧,半个时辰后,我们剥开泥,再剥开蛋壳,就可以吃了。用这种方法弄出来的蛋比用水煮的还好吃呢,因为有大地的味道…
………
………
好啦,现在蛋也吃了,肚也饱了,咱们这就进洞,探个究竟吧。

八戒:“不不不,我吃饱了就犯困,我想睡觉!”

猪,我知道你是因为害怕,可你想过没有,虽然洞里可能有危险,但可能也有好东西,这叫机遇与挑战并存。若是洞中恰好有一大笔财宝,恰好又被我们发现,你想想那后果会是什么吗?那我们以后就再也不用费力地去找工作,当然也不用去工作了!我们天天可以睡到自然醒。自然醒!你懂吗?你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吗?

八戒说:“那好吧,我去,但你们不准在洞里吓我,谁吓我我就咬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们打着火把,你拽着我,我拽着你,战战兢兢地进了洞。

刚进洞没多久,便感觉周围凉嗖嗖的,就好像是从夏天跨入了冬天,也好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洞里很静,只听见岩浆水打在石头上的滴哒声。高举火把,这才发现,洞里很宽敞,像一个大房间似的,我想,若是装上彩灯,在里面搞个party也是没问题的。

这样的一个洞,绝对不会是一个简单的洞,不知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越往洞的深处走去,我就越后悔进这个洞,因为我的心里怪怪的,应该说是慌慌的,根据多年的经验,这是个不祥的预感啊。

离洞口越远,洞里就越黑。洞的前方有什么?我们一无所知,因为那火把的光很微弱。呵,可别熄灭啊!

突然,八戒大叫一声:“停!”
这一声过后,我们的冷汗都出来了。

怎么了八戒?这个时候随便吓人是要被千刀万刮的!

“你们仔细看,那是什么?!”

顺着八戒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长发披肩的白衣女子坐在一石头上,一动不动,我们看不清她的脸,因为她是背对我们的。

鬼!
鬼!
鬼!
…………
这真是太突然了,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东西?我们看见那个女子的瞬间,就全都散架了,当我们恢复过来后,这才喊爹叫娘,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冲出了洞口………

我们大口地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实际上是在喘气),庆幸终于回到了阳光明媚的人间。
………
………
我说你们这几个小胆鬼,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一窝蜂跑出来了。

唐僧:“呵,既然寒老师那么勇敢,怎么也跟我们冲出洞了?”

我几乎是被你们拽出来的!

唐僧:“沙悟猪,你们拽寒老师了吗?”

沙悟猪:“真是搞笑!我们自己跑都还来不及呢!还拉他?”

我是说,我是说…我几乎是被你们吓出来的!

八戒:“哦,那好吧,现在我们不吓你了,你一个人进洞去看看那女子吧。”

我是有这个打算,不过你们得陪我去,人多壮胆嘛!虽然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恐惧心理是人类的本能心理,这跟信不信有鬼没有一点关系!

八戒:“那就是鬼!我们绝不能再进去了!”

呵,如果真是鬼,那我们更应该进去了!你们想想,若是我们把她抓到手,就能用铁一般的证据向世人证明:这个世间是有鬼的!这是个多么伟大的发现,其价值绝对比相对论,量子论还巨大,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最伟大的发现,难道不是吗?

唐僧:“要去你自己去,我们不去!”

悟空:“其实,寒老师说的也很有道理,要真是一个鬼,恰好又被我们抓到,那该多好,多有价值。我们肯定会扬名立万,并极有可能获得五个‘挪被儿‘发现奖。怎么样?进去吧,男人嘛,就不应该怕这怕那,向自己恐惧的东西发起冲锋,这才是男儿本色!”
………
好说歹说,大家这才一致同意,再去探个究竟。因为,假若我们这次不去的话,就会一辈子都想着这件事,忘也忘不掉!呵,那可真是让人难受,而且还特别浪费时间!

我们重新点燃火把,又进洞去了。为了表示团结一心,我们五个紧紧地手拉着手(其实本意是:要跑就一起跑!)

虽然那女子所在的地方离洞口也就十来米,可我们感觉就像走了半年。那女子还坐在那里,依然一动不动。离她还有三米远的时候,我们停下了。松开紧张的手,每个人在地上摸一块大石头攥在手里。我们想好了,待会儿那女子转过脸来,若是一张人脸,就罢了。若是一鬼脸,我们就把石头狠狠地扔过去,把她砸晕,然后再往外搬。不过说实话,我们还真无法准确地分辨出人脸和鬼脸,因为以前没经验。不管它了,一切就凭那张脸吓不吓人吧!如果那女子的鼻孔正流着血,则多半是人,因为流鼻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如果血是从她的两只眼睛里流出来,那就不管了,先砸再说,谁叫她那么吓人!

我用颤抖的口音对着那女子的恐怖后背说,美女,请…请转过脸,让我们睹睹你的芳容。

那女子依然没有反应…

八戒急了,狠狠地说:“你转不转?不转的话我就扔火把过去,把你的衣服都烧光,看你羞不羞!”

那女子听后,终于有了反应,只见她慢慢地,慢慢地,开始转头……

这时,我们紧张急了,内心嘣嘣地狂跳,就好像有个人在我们胸腔里擂大鼓似的。说真的,若不是我们的胸肌还算发达,若不是我们都用一只手按着自己的心口,那我们的心脏就真有蹦出来的危险!

她终于转过了头,面对着我们,然而,我们还是看不见她的脸。
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依然是那满头垂胸的长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64

话说,那神秘女子转过头后,没有露出可怕无比的脸,而是盖满脸的长发。然而,这对于我们来说,反而更加恐惧。如果你不理解我们当时的处境,那我们可以打个比方,一个跟你有仇的护士给你打针,我们都知道,这一针下去,肯定会格外地疼,但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护士拿着针在你屁股边绕来绕去,绕去又绕来,这儿比比,哪儿划划……就是迟迟不插下去。啊,这可真是要命!

说心里话,我们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抡起胳脖,把石头砸过去,让她不死也晕。然而,我们不幸地发现,自己竟然一点力气也没有,更别说逃跑了,看来,只有等死了。

当我们因过度恐惧,接二连三开始口吐白沫的时候,那女子扬起了手,轻轻地拂开了脸前的长发……刹那间,如电闪雷鸣!天啦,这世间怎会有这样一张脸?她真的是鬼吗?噢,若是的话,我们真的希望,这世间到处都是这样的鬼,因为她那张脸是如此的特别和美丽绝伦……

八戒:“你你你…是鬼是神还是仙?”

那女子轻叹一声,说道:“我是活着的鬼,死了的人……请你们赶紧出去,不要在这里打扰我。”

打扰?姑娘,那你想在这里干什么呢?

女子:“我要死在这里!”

咚!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原来她是人!因为只有人才会自杀,没听过鬼也会上吊。我对她说,姑娘,你一个人在洞里不害怕吗?

女子:“笑话,我连死都不怕,还怕这个洞?”

哦,有道理。可是,你可以选择其他地方嘛,为什么要把这个洞当成你最后的坟墓呢?

女子:“你不觉得人死后是很难看的吗?你不觉得人的躯体慢慢变坏是很恶心的事吗?在变成一堆骨头之前,我可不想让世人看见我死后的样子,那是比死还可怕的事呀!”

原来事情根本没有那么复杂,她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鬼,而只是一个想自杀的美女而已。
…………
…………
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把那姑娘骗出了洞。

外面真亮啊!从来没有觉得,天有这么蓝过,云有这么白过。我们的心情好极了,因为我们救了一条命。

唐僧:“姑娘,你还想死吗?”

姑娘:“想!你们能阻止我一时,却阻止不了我一世。”

我说,我们不会阻止你,我们只想让你好好看看,你面前的八戒。”

那姑娘感到很奇怪,八戒有什么好看的?虽是这么想,但还是盯着八戒看了又看。八戒被看的十分不好意思,脸红红的,他急忙用手挡住脸,扭扭捏捏地说:“嘿嘿,姑娘,快别看了,怪不好意思的,我又不是特别帅……”

姑娘一听,一下就乐了。

我问:“姑娘,你实话告诉我,你现在还想死吗?”

姑娘笑着说,不想了。

沙僧:“这就对了嘛,走吧,我们现在就送你回家。”

姑娘:“我再也不想回去了,以前的我已经死了。我要重新生活,跟你们一起四处游荡!”

服了你!姑娘,不是跟你说了吗?我们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不是你说的四处游荡!

悟空:“绝对不行,姑娘,你要是跟我们一起上路,那多不方便,我们以后若想上厕所,还得躲的远远的,这实在是麻烦。”

八戒一听,生气了:“我说师哥,这都怕麻烦的话,你以后还有什么出息?!还有什么前途?!再说了,我们若是想方便,可以叫小姑娘闭上眼睛嘛,或者我们自己闭上眼睛也行嘛!”

对头!悟空的理由实在是靠不住,那就让她跟我们一起行走江湖吧!(这似乎比四处游荡要好听一点)
…………
…………
她,十六岁,文凭,初中没读完;名字?她不说;籍贯?她也不说;为何事想自杀?她更不说。这就是我们对她的了解。

我们顺着山脚往南走,虽然道路崎岖,但沿途经常看到清澈的小溪,还有很多奇石怪乳,更时不时地遇到一些好吃的野果,所以我们的心情--舒畅极了。
………
八戒:“姑娘,你不告诉我们名字,这似乎会带来诸多不便呀。”

姑娘:“那你们就给我起个名字吧。”

因为姑娘的双眸清澈无比,所以我们一致同意,就叫她小溪。而小溪也欣然同意,并感叹地说,换了个名字,就像换了一个人。

我问小溪,为何要跟我们一起上路。

小溪说,因为你们几个大男人,却还带着一只猫,可见我们都是有爱心的人。

八戒说,嘿嘿嘿,我们还是爱学习的人呢。待会儿,我们让寒老师讲物理,物理知道吗?呵呵,告诉你吧,物理,就是物之理,古人云:

凡以知,人之性也;  
可以知,物之理也.  
以所以知人之性,  
求可以知物之理,  
而无所凝止之,  
则没世穷年不能偏也。

小溪,懂了吗?嘿嘿,估计你没懂,没事,我也不懂,咱让寒老师说说。嗳!寒老师,上次你说的那些核武器,威力可真是没法说,但它们都是根据什么原理呢?

嗯,我正准备讲这个呢。当年,哥哥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英语老师破天荒地给我们讲了一个跟物理有关的题外话。他说,小子们,你们以为自己很牛是吧,好,那我问你们。我手头这本《英语题库终结版》很重,可当我把它烧成灰烬后,就会变得极轻极轻了。请问,这本书烧完以后,其大部分质量都跑哪去了?

是呀!都跑哪去了?这以前可真没仔细想过。有的同学叫道,那是因为质量被烧光了;有的叫道,那是因为质量隐形了;有的同学还喊道,那是因为…………

最后,在那大学毕业的英语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们终于得出了正确的回答:丢失的大部分质量全都转化为燃烧时的热量了。

当我们这样回答后,那老师长舒一口气,拖着长音很有成就感地说:“对!”

此时此刻,在我们的眼里,那老师的身影立马高大起来。我们佩服死他了,他真帅!质量转化成热量,多好多准确的回答,我们以前怎么连想都没想过呢?失败。

我对那老师的崇拜没持续多久,因为后来我终于发现,那老师的答案错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相当离谱。若按他说的,书的大部分质量都转化成了热量,那这对于我所在的那个城市来说,则是一场大灾难。毫不疑问,这种事若是发生的话,整个城市都将灰飞烟灭。因为,如果把一克的质量都转化成能量的话,其大小约等于一千吨TNT炸药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这是不可能的。

实际的情况是,书被烧成一堆灰烬后,书的质量并没有减少,而是组成书的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等等,在燃烧时,跟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水蒸气等气体而跑到空气中去了。因此,书的质量没有减少,只是质量转移了地方而已。

然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年后,我又忽然发现,我的认识也不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65


八戒:“嘿嘿,寒老师,没想到你也有错的时候。想当初,你很佩服你们那英语老师,后来发现他错的很离谱后,曾一度以为自己很牛,可现在,你又发现自己也是错的。老实说,你现在是不是感到很沮丧,很失败?嘎嘎…”

笑话,恰恰相反,越是发现以前的不足和错误,就越表明我们的进步。所以,我们若是引伸一下,也可以这么说:若希望自己早日成熟,早日成功,那就勇敢地,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自己所犯过的错误吧。

行动上的不足和认识上的错误,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假如你连错误和不足都发现不了,那么,就不要天真地以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就是针对你而说的。

八戒:“说什么呢寒老师,我只是在问你,有没有认识到自己也很幼稚?是不是也终于知道了,自己其实没那么聪明?咯咯…”

嗬,这是哪码跟哪码,八戒,你大脑太简单了,不怪你。

小溪:“八戒,你是不是以为抓到了小辫子?呃,据我所知,衡量一个人聪不聪明,还可以有这样的方式:即,同一件事,悟空失败一次后,就把所有导致失败的错误和不足全总结出来了,所以第二次时他就成功了。而你失败了九十九次后,才把失败的原因总结完,并在第一百次时获得了成功。于是我们可以说,悟空比八戒你,聪明得不是一点半点。”

嗯,知我者,小溪也!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大材自我造就。实在是至理名言。

呵呵,看我们扯到哪去了,打住。现在我告诉你们,我以前的认识为什么是不对的。以前我认为,所有的燃烧现象,其放出的热量就是化学反应所致,其质量根本就没有减少,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在任何燃烧过程中,燃烧物的质量是减少的,正是减少的这些质量,才带来了能量,才换来了你屋里的暖气,照明,还有公路上的小车跑…………

唐僧:“说实话,我不敢苟同,寒老师,有一个如雷贯耳,世人皆知的哲学思想,叫‘物质不灭‘,听过没?物质是不会消失的。难道你想推翻这种哲学?”

如果这种哲学不把质量和能量等同起来,那我们为什么不推翻呢。事实上,这种哲学诞生于古代,而古代的人是不可能把质量和能量等同起来的,所以这种哲学过去是对的,但现在则是错的。要彻底认清物质和能量的关系,毫不例外,当然要从爱因斯坦说起。

小溪:“噢,爱因斯坦?说来听听,经常听到他的名字,可对他的了解真不是很多。”

1905年被科学家们称为奇迹年,像这样光辉的年代,历史上只出现一次,那就是1666年,为了躲避鼠疫这种恶性传染病,24岁的牛顿被迫躲在一个偏远小乡村里,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牛顿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理论。

而1905年,似乎只属于爱因斯坦一个人的。这一年是他彻底爆发的一年,按常理,一个人爆发之前,必定会有长久的“沉默”,这种沉默是必须的,也是心酸的……

1879年,在德国乌尔姆,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他就是注定要改变世界的爱因斯坦。跟他后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爱因斯坦幼年的表现和应得的教育实在是不相称。

在一次回忆中,他这样说道:“我的双亲,由于我说话比较晚,从而表示担忧,为此他们请教了医生……我那时确实已不小于三岁了。”他在小学里也是个非常平凡的学生,虽然这样,他有些地方还是跟别人不一样,他后来说,那里的老师使他想起了对士兵的操练。

可见,爱因斯坦还在读小学时,就已对教育体制不满,而这种满,持续了他整个的学生生涯。

他厌恶枯燥无味机械式的教育方法,以致他说:“我宁愿接受各种惩罚,而不愿学习喋喋不休地说出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另外,他还是个喜欢看课外书的人,这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安慰,我小时候,课外书就像现在的网络一样,被家长和老师们所痛斥:“什么?教科书你都没弄明白,就去看课外书?交出来!”接着,哗哗哗…然后,雪花就开始满天飞。

爱因斯坦在一次谈到自我教育时,是这样说的:“……我幸运地找到一些书,他们在逻辑严密性方面并不太严格,但却能够简单明了地突出基本思想……我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整个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这部著作几乎完全局限于定性的叙述……它是一部我聚精会神阅读了的著作。”可见,小时候拥有一部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是多么的重要。很多经验表明,爱看课外书的孩子和不爱看课外书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是很大的,因为知识决定高度!

虽然爱因斯坦了解这么多课外知识,但他的老师们是不知道的,他们只清楚,对于学校里那些该学的东西,爱因斯坦有时候表现的很不尽人意。在德国一所中级学校里,一位教师对他说:“爱因斯坦,你绝不会有任何成就。”而15岁那年,一位教师甚至强烈建议他离开学校,而原因仅仅是“爱因斯坦留在班上会损害我这个班的荣誉。”

谁也没想到,这种事竟然也会发生在爱因斯坦的身上,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把那老师的话当成笑谈,但对于当时的爱因斯坦来说,打击肯定是不轻的,相信这种话放在谁身上谁都受不了。

之后,爱因斯坦接受了那个教师的建议,中途退了学,并在意大利北部漂流了好几个月。

后来,他申请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学院学习,没有成功,因为他连入学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获得。无奈,他只好进入瑞士的高级中学重新学习以前拉下的课程。以便获得一个“高考资格”。进入联邦学院后,他依然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他厌恶指定的课程,不去课堂而试图追求他真正的兴趣。他后来回忆道:“在这里,当然事实上是被禁锢了。为了应付考试,你不得不把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塞在自己的脑子里,不论你喜不喜欢这些东西。”

爱因斯坦撑到了毕业,而这仅仅是因为他的亲密朋友马赛尔·格罗斯曼一直参加他的班,并和他共用一个读书笔记。后来,在格罗斯曼逝世多年后,爱因斯坦如此回忆他的朋友:“我记得我们的学生生活,他是一个无可责难的学生,而我自己却不守规矩而且是一个梦想家。他与教师们友好相处,诸事都能理解;我则是被社会所遗弃,被人不满且少为人爱……随后我们的学习期满--我突然被所有人所抛弃,生活刚开始就失了业。”

爱因斯坦回忆这段同窗生涯时,已是很多年很多年以后的事了,按理,这些事应该淡去了,但爱因斯坦没有,我们仍能从他的回忆中读出那酸溜溜的语气,可见,那时的他,过的是多么的不快乐,多么的抑闷。那时的他是一个富有个性,充满梦想,却与环境格格不入,内心委屈却从不被人理解的年轻人,他怎么会忘记那段生涯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66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爱因斯坦是个留着乱发,不爱抛头露面的“孤僻”老头,并以此认为他是个智商超高而情商平平的人。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走近他,真正地了解他。不过,话说回来,普通人要想去理解他(不是指他的理论),还是有难度的,因为这存在一个高度差的问题。用俗话来讲,就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萨根说,爱因斯坦同志是因为得到了朋友格罗斯曼的笔记,才顺利从学院毕了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大学里确实没有好好地学习学校的课程,以致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地看别人的课堂笔记,这不要说是他,就是一般人,大家也可能会觉得此人是个混世魔王,看他的时候,也会用另一种眼光,并不屑与这种人交往。

爱因斯坦同志在回忆那段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日子时,是这样说的:“对我也有着一种阻碍作用……我发现对任何科学的考虑,对我来说,整个一年都是很不愉快的……现代教育方法还没有完全扼杀探究的神圣好奇心,这正是少有的奇事,因为这株纤小的植物最需要的,除了最初的刺激之外,就是自由;没有自由它的确将被毁灭……我们相信,如果谁能用鞭打而强使一只动物连续地吃食物,不管它饿与不饿,那么,他就甚至能剥夺掉它所固有的贪婪兽性……”

叫我们怎么评说爱因斯坦的这段话才好?要说的实在太多了。先说一下,这段话似乎没那么通顺,但这可能是出自两种语种的固有差别,而译者为了忠实原文从而采取直译而不是意译的方式。这都无所谓了,能读懂就行。

初看到这段话时,我就想,就是在科学家这个身份上,再继续给爱因斯坦加一个思想教育家的称号也是不为过的。你看他那个比喻打的多妙,简直就是入木三分。狼都是爱吃肉的,可如果你用尽办法连续地逼着它吃,像填鸭似的使劲往它嘴里塞羊肉,根本不管它饿与不饿,不吃?那就给我打!我想,用不了多少次,这条狼以后遇见羊可能就会躲着跑了,它宁可去追癞哈蟆,也不想再去吃味美鲜嫩的羊肉,这就是“厌食症”。这里的“贪婪兽性”,不用说也知道,爱因斯坦指的是人们对知识的“贪婪渴求”。不用想也知道,中国有多少学生正被逼着去学这学那,背这背那;有多少孩子此刻正被逼着走到钢琴前,画桌边……

山东的一个同学曾给我说,他高考前做过的卷子垒起来比他还高,而他足有一米八,难于想像。如果这日复一日的做卷子还没有完全扼杀他对各个学科的兴趣,则我们只能说,这真的是奇迹!

中国的基础教育好的不能再好,世界一流当然是不用说了,从每年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就能看出来,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永远是获奖大户,然而大家都知道,至今仍没有一个中国籍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如果我们把这个原因单纯地归到实验设施不完备上,那简直就是自欺欺人,从而来满足那可怜的自豪感。相反,我是觉得,一些大学的实验设施是极大地浪费了我们纳税人的钱,麻雀虽小,还五脏俱全,却没有发挥多大用处。中国是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大户,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至今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的事。

对知识的了解与渴求本是每个人的本能,这种本能就像野兽的贪婪兽性,人类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本能,才最终从树上走下来,并从众多动物中脱颖而出,开创我们现在的文明。然而,部分教育在扼杀我们这种对知识的“贪婪兽性”,这是不争的事实。有时候,我很难理解,为什么我周围的一些朋友,还有亲人,对书一直都提不起兴趣。我试着推荐一些非常吸引人并极其优秀的书给他们看,想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可不管我怎么做,都不能打动他们的心。看书成了他们的一种痛!很难想像,如果一个人一生讨厌看书的话,那他的知识面将会是多么的狭窄。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诚的减退。”

我们似乎发现了问题所在,然而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解决。可以说,在经济,科技,国防,教育这些部门中,改革次数最多的,可能要数教育了,改来改去,改去又改来,用急红了眼来形容那些教育改革家们似乎也不为过。他们屡改屡败,屡败屡改,精神可嘉,实在辛苦,不被称颂就罢了,却还要遭受很多来自社会的批评,每年如此,他们也真不容易。也许,这似乎不是他们的问题。当今,我们的教育现状要想依靠一两项政策的改变而改变,似乎是不现实的。也许,可行的方式是,只有耐心地等待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种弊端,但每个人不会都因此而去改变。读高一时,我是全校第三十名,而我的同桌则是200多名。那时的我,看见很多同学大肆地买进各类参考书时,不是很理解,题海战术?呵,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每天除了做题还是做题,不累吗?有这个必要吗?我的同桌没有回答我这个问题,而是默默地做了三年的题,他课上做,课下做,午休的时候他也做,做的昏天暗地,做的让大家心疼。然而,最后高考时,我们的名次大大地到了过来,我两百多名,而他则上升到前三名,顺利进入清华。在这里,我想说的是,那时的我,确实被那些天天在各类媒体上怦击应试教育,鄙视题海战术的人“黑”了一把。我一个人被忽悠就够了,希望大家不要步我后尘,三思而后行。

想体验素质教育?呵,那是要付出代价的。

那好,我们从此洗心格面,随大流,积极地加入应试大军吧!先别慌,因为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那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唉,这确实是个问题。给个建议吧!please!

呵,你还是放过别人,自己琢磨吧。任何人提建议,都可能是费力不讨好,非但不讨好,却极可能讨骂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67


大学毕业后,情况也正如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毕业即失业。为了糊口,他去做过家庭教师,去苏黎世联邦观象台做过计算员。最后,在老同学哈比希特的推荐下,他去一中学做补习老师,但不久就被解雇了,原因是爱因斯坦在讲课时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合学校胃口。

爱因斯坦陷入了低潮,加上他父亲的经济状况迟迟不见好转,一直都使他觉得自己就是家里的负担,还在上大学时,爱因斯坦就曾给妹妹写过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妹妹:

可怜的父母多年来没有一刻享福之时,他们的不幸使我心情十分沉重。作为一个成年人而只能消极旁观……对此丝毫也无能为力,这也使我深为苦恼。对亲人来说,我只是一个负担……我不活着,可能还好受些。唯一使我免于绝望的,就是我自始至终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从没有荒废任何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读书之乐外,我从不允许自己把一分一秒浪费在娱乐消遣上。”

在爱因斯坦的诸多信件中,这封信最能反映他那时的心态了。

看到儿子迟迟找不到一个正式工作而陷入愁怅抑闷中,爱因斯坦的父亲十分心疼和难过。他瞒着爱因斯坦,拉下老脸,向奥斯特瓦尔德教授写信求情:“

亲爱的教授:

请原谅一个父亲为了他儿子的事情来打搅您。
……
我的儿子目前失业,这使他深感难过。他越来越觉得,他的事业已经失败,再也无可挽回。而最使他沮丧的是,他感到自己是我们的负担,因为我们的景况不好……”

显然,这封用心良苦的信没有收到效果,因为爱因斯坦母校的那些教授们,从没觉得他是个做学问的料。还在上学时,有一个教授就这样劝告过爱因斯坦:“唉,你为什么非要学物理呢?你为什么不去学医学,法律或语言学呢?”

后来,好朋友格罗斯曼看不下去了,他央求其父亲,最后在格罗斯曼父亲的交涉下,爱因斯坦才进入了瑞士专利局。终于有个可以糊口的稳定工作了,不容易啊。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爱因斯坦像火山一样开始喷发了,而这种喷发,是在“偷偷摸摸”中进行的。爱因斯坦的传记作家之一,班诺什·霍夫曼是这样描述那段伟大日子的:“

在专利局里,爱因斯坦立即学会了顺利打杂的工作,而这使他抢到极其宝贵的一点点时间,以做他那秘密的演算,当听到外面有脚步声越来越近时,他就把这些演算稿心虚地藏进抽屉里……”

这就是爱因斯坦提出那伟大理论的工作环境。他后来以怀念的心情,把在专利局的日子比作:“尘世间的隐居生活,在那里我孕育了最优美的思想。”

这就是爱因斯坦,他是个退过一次学,复读过一次,毕业即失业的人;
他离过一次婚;
他抛弃过自己的国籍(德国军国主义的国籍);
他有两个儿子,有一个控告过他,这让他异常难过;
他与后妻艾尔沙有两个女儿,后来死了一个,这也让他异常伤心;
他曾经的祖国悬赏2万马克,目的只是要他的人头,因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和平主义者;
他曾向大学申请教师职位,遭到拒绝,转而向一中学申请老师的工作,也遭到拒绝;
他曾说,看守灯塔的工作对科学家来说是最适合的职位;
他曾被以色列提名当总统,而他却婉言谢绝………

在中国的广播电台中,有一个《Music Radio--音乐之声》电台,李宗盛为music radio的台歌写过这样几句歌词:“

这世界是如此喧哗  
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
这些人是不能小看的啊
如果你给他一把吉他  
”  

也曾几次听过别人说过这样的话:“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请恕我无知,我至今仍没有弄清楚这句话的出处,更不知道这样的话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说出来的,但是,我一直从心里反对着这句话---相比那些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这里唧唧,那里喳喳的活跃分子们,孤独的人实在是要高尚的多得多。

有人说,柏林的大学教授分两类,一类是爱因斯坦一个人,另一类是其他所有人。

终观爱因斯坦的一生,如果我们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孤独!深深的孤独!伟大而又可怜的孤独!不被人理解却又义无返顾的孤独!

他曾这样剖析自己,其剖析是如此大胆而深刻,以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段话来结束对爱因斯坦的了解。他写道:“

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炽热兴趣,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淡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位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希望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这种孤独有时不免有点难受,但我并不因为得不到别人的了解和同情而惋惜。诚然,我由此而失去了某些东西,但我也同时得到了补偿,因为我将不为别人的习惯、意见和偏见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地把我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在这如此喧哗纷杂的世界,只有孤独的才是自由的,只有自由的才可能是伟大的。

向最伟大的爱因斯坦致敬!



注:
以上几节,有关爱因斯坦的书信和语录和事迹,参考于《爱因斯坦谈人生》
《布鲁卡的脑》--萨根 ;《爱因斯坦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68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认识“质量和能量”的正确关系:质量就是锁闭的能量,能量就是释放了的质量。

这种认识的改变,是爱因斯坦带给我们的。古人说:物质不灭!这是传统的哲学思想。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思想是错的。除非我们加上一个条件:物质=能量,物质不灭才是正确的。爱因斯坦就这样改变了我们的哲学观,而他用的却是物理的方式,我们不禁要问,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到底是什么关系?
I· BerylhaPll说:“在许多意义上,理论物理学家只是穿了工作服的哲学家。”

1905年,爱因斯坦在3月和9月发表了四篇论文,人们把这四篇论文说成是“闪电划过黑暗的夜空”。其中,有一篇的论文题目是《物体的惯性与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这里所说的惯性就是物体的质量。爱因斯坦根据相对论的理论计算,推导出了那个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

在那篇论文中,爱因斯坦得出了几个惊世骇俗的结论:

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一种量度,如果能量改变了,其质量也就改变了。

如果物体以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那么辐射就在辐射体和吸收体之间传递着能量。

通过这些结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你坐在炉火边烤火,因为你接受炉火的热辐射,体温升高,所以你的体重会增加。

你坐在一高速飞行的飞机上,你跟飞机有着同样的速度,因此你的动能增加了,所以你也变重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和能量,其实就是同一个物理量的不同名称。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能量也可以生成质量。它们之间的转化系数是c2,即光速的平方,也即300000×300000。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无比巨大的能量(体重乘以光速的平方)。

在很多人的眼里,爱因斯坦的理论似乎只跟核能有关,这是不对的,实际上它通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这种效应很小很小,但总归是发生了。我们可以视而不见,但有必要去懂得它的原理,并把质量能转化成能量当成一种常识。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只要有能量转移,就有质量转移。所以在一般的燃烧过程中,质量也会减少,只是减少的非常小,我们难于观察而已。

“事实上,在烧一节木头时,如果我们仔细地称量木块,灰烬,碳渣和闪着火焰的热气的质量,就会发现,有一小部分质量消失了:它们被转化成能量了。(选自《可怕的对称》)”

另外,用能量生成物质的例子也很平常。在现代的粒子加速器里,人们把电子加速到接近光速时,就会发现它们增重了十几倍。还有,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在1930年曾预言:假如我们在某个地方聚集起足够的能量,那么在这个地方就会生出以前不存在的粒子。并且这些粒子是以物质与反物质的形式出现的,即创生出一个电子的同时必会生出一个反电子。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反物质这种东西,后来科学家们在宇宙射线里发现了反电子,并且陆续地,人们在实验室里用能量制造出了各种反粒子,如反质子,反中子等等。至此,保罗·狄拉克也因他的大胆预言而跟另一科学家同获诺贝尔物理奖。

因为爱因斯坦是如此著名,以至人们总是认为 : 核武器的巨大威力是根据相对论得来的,没有爱因斯坦,就不会有原子弹,氢弹和核电站。

萨根说,这是不对的,就算没有爱因斯坦的E=mc2,各种核武器也照样可以造出来。

大名鼎鼎的量子力学奠基人海森堡也说,这是误会。在他那本《物理学和哲学》的书中,海森堡是这样说的:“原子爆炸中,能量的大量释放是爱因斯坦方程正确性的另一个更为惊人的证明。但我们可以在这里补充一点批判性的历史评论。

时常有人说,原子爆炸的巨大能量是由于质量直接转化为能量,并且只有根据相对论,人们才能预计这些能量。然而,这是一种误解。原子核中可利用的巨大能量早在贝克勒耳、居里和卢瑟福的放射性衰变的实验中就已经知道了。任何象镭一样的衰变物质产生的热量差不多比同等数量的质料,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大一百万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69


似乎地球人都知道了:一小点点的质量就能转化成巨大的能量!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说,一克的质量完全转化成能量的话,与1000吨TNT炸药放出的能量相当;而保罗·戴维斯则说,一克质量转化的能量,同比需要10亿美元才能买得到(嗯,这似乎跟油价,煤价有关);一本由中国专家编写的书上说,一吨标准煤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等于0.028毫克的质量转化的能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家花好几百块钱买一吨煤来过冬,可结果只消耗其0.028克而已。反正闲着也没事,让我们算算煤燃烧的质能转换率吧:
0.028÷(1000×1000×1000×100%)=?呵,这还真不好算。总之从质能转化率来说,你家煤的利用率是很低很低很低的!燃烧一吨煤,最多也就损失0.028毫克的质量。难怪爱因斯坦说,嗯,质量是个富有而吝啬的守财奴!它不会轻易就让自己消失,换来能量。

也许你想到了,原子弹,氢弹的转化率就高多了。当然,相对来说,是这样的。氢弹的利用率可以达到1%。即,氢弹中100克的氢燃料,爆炸后,只有一克氢转化成能量。

唉,质量真的是个铁公鸡,是个守财奴。看来,我们要想达到100%的转化率,以便来缓解我们的能源危机是不可能的了。不过,等一等,我们也许还有别的方式,比如正反物质的湮灭。一个质子和一个反质子相遇,就会湮灭,自身全部消失,全部转化成能量。这种转化率就是100%了!当然,湮灭后的能量会生成少量的其它粒子。但我们算的是在能量生成物质前的情况。

呵,反物质真是神奇呀!它是宇宙中效率最高的燃料。我们若能用上反物质,那英雄杨利伟下次登月时,就不会那么憋得慌了。我们完全可以把现今那巨大的燃料仓改装成三室一厅一厕所,让他舒舒服服的。因为所有的燃料只要几克反物质就够了。啊!星际旅行不再是梦想!

嗯,我们还是停止幻想吧。首先,反物质不是石油,煤碳和木头,可以从地球上挖出来(虽然可以由反物质构成石油煤碳和一切)。上节我们说,只要聚集足够的能量,就能无中生出反物质。而反物质湮灭又能生出能量。因此,能量是守恒的,这是宇宙的法则(大家不要再去构思永动机方案了)。所以,造出反物质,并拿去发电,这肯定是亏本买卖。另外,就算我们在宇宙的某个角落找到反物质,可我们怎么去把它拉回来呢?除非我们的飞船,还有我们自身都是由反物质构成的。可如果我们自身是反物质构成的,那我们找到的那个“反物质”就不是反物质了。所以,除了少量的反物质我们可以在实验室用“磁瓶”装起来外,大量的反物质我们是无法包装并运输的。至少现在不能。

看来,要想从多的不能再多的物质中转化更多的能量,只有从裂变和聚变入手了!原子弹代表裂变的方式,氢弹代表聚变的方式,看似两种不同的方式,其实殊途同归!在历史上,科学家们是先发现裂变,然后才搞出聚变的。但是,为了能让没有很好或者还没有接触核物理的同学们更深地懂得其原理,我们应该先从聚变讲起。

说起聚变的那些事儿,有很多有趣的东西。这种有趣首先体现在人类认识聚变的过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70


聚变在地球上出现的机会很少,一般都是发生在氢弹的爆炸中,科学家的实验室里。这容易给人们造成误解,认为聚变是极其少见的物理现象。但实际上,它可能是宇宙中最常见,次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物理反应。

很难想像,这样的问题不会被人们去思考,即,太阳这个大火球,它凭什么每天都发出光和热?

在遥远的过去,人们当然不能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但是,这总得有个说法呀,于是神便出面了。不要再想了,太阳之所以天天放光,东升西落,亘古不变,是因为它是神,太阳神!

这似乎是最省事的办法,凡是不能解释的,嘿嘿,别急,咱们可以把它归入神的范畴。大家可别笑,认为这是古人的愚昧。其实我们现在依然如此:遇到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我们就会把外星人强拉出来。外星人似乎充当了过去全能的神,凡是人类不可能做到的,外星人都能做到。

这么说并不表明,现在的人们跟古人一样愚昧。实际的情况是,人们都有一个爱好,或者说是一种习惯:即,认为凡事都得有一个说法,没有一个说法就会让人受不了。因此,对某些神秘现象的解释,不一定对,但必须有!基于这一点,那些现代科学还不能完全做出解释的神秘现象,却不乏各种人士对它们做出解释,对于这些解释的可信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把太阳归为神的解释延续了好几千年,直到宗教的逐渐没落和近代科学的崛起,才使人们鼓起勇气重新认识太阳。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一百多年前,人们是怎么认识太阳的。

开始的时候,科学家们认为,太阳能发热发光,肯定是在燃烧,那什么才能持久地燃烧呢?哦,那只能是煤了,对,太阳就是一个大煤球!

什么!太阳是个正燃烧着的大煤球?难道他们的大脑……进水了吗?呵,这可真是滑稽呀,估计诗人们若是知道太阳是个煤球,只是比较大而已,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有关太阳的诗了。

把太阳看成煤球的是个德国人,他叫迈尔(1814-1878),是个医生。后来他计算,假如太阳就是一个煤球,那它顶多燃烧4600年。显然,这太短了。光人类社会就不止5000年呀,所以,神圣的太阳不是一个煤球。然而,有这个想法的迈尔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霉球”。他是第一个提出能量守恒定律的人,可惜的是,能量守恒这种思想在当时太前卫了,而且他还是个医生,所以当时的物理学家们大都不相信他,并且认为迈尔是个疯子。迈尔当然不服,他更加努力地做实验,并且到处演说,结果,人们更加相信他真的是个疯子了。呵,这真是倒霉。不过更倒霉的还在后面,1850年一个黑乎乎的晚上,他的妻子在家里为他请来了一名精神病医生。啊!我的天!连你也不相信我了?迈尔到了崩溃的边沿,他推开窗户,充满委屈地跳了下去,更加倒霉的是,他竟然没有被摔死,一了百了,而是从此摔成了一个真正的精神错乱者。

人们大都知道,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其发现者是大名鼎鼎的焦耳。却很少有人知道有迈尔这么一个人,然而他才是最先提出这种思想的人,只是没人理他而已。

接着说,在迈尔还没有大脑错乱前,他抛弃了“煤球说”后,又提出了另一种说法,“陨石说”,他认为,太阳之所以这样万丈光芒,是因为有大量的陨石和小行星撞在太阳上,从而生出如此多的热。呵,这似乎是个好主意,也比较好想像,就好似从地球上看到的流星雨,当陨石撞在太阳上,发出的光和热将更为巨大。不过,科学家们计算,要想让太阳一年四季都能如此发光,每年就必须有地球四分之一质量的陨石撞在太阳上。如此说来,太阳每年是增重的,质量的增加必然也会增加太阳的引力,这样的话,围绕太阳转的地球轨道就会逐渐改变,但天文学家们对照几百上千年的地球和其它行星轨道,并无此发现。所以,“陨石说”是说不通的。

那么,太阳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如此光辉无限,亘古不变呢?

后来,有个叫赫尔姆霍茨的德国科学家认为,太阳之所以发出光和热,是由于太阳在不断地收缩,一收缩,就把势能转化成热能了。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质量并不增加,所以绕过了行星轨道改变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我们很少看见势能转化成热能的情况,但我们可以做个小实验,把自家的铁锤高高地举起,再让它自由落下,砸在一轮角分明的石头上,这时,你就会看到火星四溅(黑暗中最明显)。不过,另一个例子更直接,三峡大坝把长江的水位人为地抬高148米,当水从一百多米的高处落下,急速地冲击发电机的叶轮,这就生出了电,当电流过灯泡时,就会发光发热,到此,水的势能转化成了热能。

太阳的半径是696000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如果太阳的半径缩小了五千米,则太阳上的物质也会向内心掉五千米,这时,由势能转化的热能是巨大的,如果这种热能不是在长年累月中慢慢释放出来,而是在几分钟内就释放完毕,那我们的地球多半就被烤焦了。

赫尔姆霍茨经过计算,他指出,若是按他的收缩理论,则太阳的年龄就是2200万年,现在它还可以再放出1000多万年的光和热。

显然,“收缩”理论是维持太阳年龄最长的理论。人们再也找不出比这更好的说法了,所以,这种理论维持了50多年。直到科学家们对核裂变的研究,获得了同位素测年法,并已粗略地计算出地球的年龄就有好多亿年,(克莱尔·彼得森于1953年精确地计算出地球的年龄是45.5亿年,误差7千万年。)

因此,收缩理论是明显站不住脚了。怎么,难道太阳系里处以家长地位的太阳,还没有他第三个儿子的年龄大?

于是,太阳的年龄当时又成悬而未决的事情了。直到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对太阳的根本认识,这才初见端睨。

爱因斯坦的观点“物质是凝固了的能”一经推出后,便有人在暗暗猜测:太阳的活动基础,也许就是原子转换中的质能转换。

对这种猜测进行理论研究的是阿特金逊和豪特曼斯。他俩是幸运的,为了找点什么事来消磨时间,阿特金逊和豪特曼斯几乎是开玩笑地讨论了当时悬而未决的太阳能源的问题,据说当时阳光正从他们的上方照到他们的头上。

他们的理论出发点是建立在太阳能量的来源是由于轻元素原子的融合这一假设上。所以,一开始他们就走对了路。关于豪特曼斯,还有件趣事:
在一个晚上,豪特曼斯同一位漂亮的姑娘一起散步。当时夜幕已经降临,繁星闪耀着美丽的光芒。
姑娘感叹地说:“它们闪烁得多么美丽啊!对吗?”也许那个漂亮的姑娘只是想用星星来提醒豪特曼斯:注意!我们目前很浪漫!
然而,豪特曼斯回过神后,立马挺起胸脯郑重地说:“从昨天起,我才懂得了它们为什么会发光。”
嘿嘿,这是那里跟那里呀。

姑娘听后便无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71


上次我们说到了聚变,并引出了太阳的热源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聚变?聚变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的简单,也许你是初中生,抑或是小学生,但都不用怕,因为这真的很简单。

所谓聚变,就是“聚在一起并发生变化”。我们似乎可以用个数式来打个比方:1+1〈2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去证明,1+1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于2。而是要说,在聚变的过程中,一克的质量加上一克的质量真的小于两克,而少的那一部分质量就转变成了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的本质,聚在一起并发生了变化!

下面我们就以太阳为例,细说一下聚变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地球基本上是个固体球,太阳呢?嗯,她可是个气体球,只是气体的密度比较大而已。实际上,所有像太阳一样在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部分都是由气体组成的球。

太阳上都有些什么气体呢?或者说太阳上都有些什么物质呢?这在100多年前,那可真是一个迷。1825年,有个叫孔德的哲学家信心十足地说:“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对不能得到的知识。”嗯,你看孔德多有脑子,话说的那么大气,那么的权威,那么的掷地有声,最主要的是,人家还让你找不到任何破绽。怎么?你不服!好吧,那我们就请八戒这位勇敢的仁兄辛苦一下,坐着神舟9号去太阳旅旅游,顺便抓些太阳“土”回来,好好研究一下。

八戒说,嘿,你想把我变成烤猪吗?抓些太阳土,呵,只怕带回我的骨灰还差不多。

这么说来,我们现在无人能登上太阳,那也就不可能知道太阳的成分了。嗯,事情当然不是这样的了,孔德也许不是很懂科学。科学的最终目标是,把很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难道我钻不进你肚里,就证明我永远不知道你在想什么鬼主意了吗?不可能。

随着光谱学的发展,科学家们终于知道,太阳主要由两种元素组成,那就是氢和氦。

大家现在也知道了,氢元素是第一号元素,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所以氢原子核就是质子,质子就是氢原子核。氢是宇宙中最多的元素,在地球上也很常见,人们用来充“氢气球”的气体就是氢气。只是,地球上的氢元素大多是以氢分子的形式存在,即两个氢原子互拥抱着待在一起,组成氢分子。而在太阳上,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因为太阳内部很热,达到1500万度。在这种温度下,氢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呢?让我们从头说起吧,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就能把任何气体冻成液体,甚至是固体。氢的凝固点是零下259.1度(101千帕压强下)。

现在,我们的面前有一瓶氢固体(不是很满,并假设瓶子是无限坚固的),好了,我们现在给零下259.1度的氢固体微微加热,过会儿,氢固体就变成了可以流动的液体,氢分子活动性增强。接着,我们再加热,液体就变成了气体,氢分子活动性继续加强,它们之间的距离加大,本来是邻居,现在则互相远离。再接着,我们给氢气(氢分子)继续加热,再加热,一直加到很高很高的温度,这时,氢分子家庭就要闹分家了,它们以单个的氢原子存在。最后,我们再把温度提高到十多万度,呵呵,氢原子最终也坐不住了,它也要闹分家,结果把自身分成了电子和氢原子核(质子)。这下,大家彻底的独来独往了,谁也管不着谁了,谁也碍不着谁了,多好。

为什么温度一升高,分子就要分家,原子就会解体呢?首先,太阳的质量相当大,产生的引力也大,她的引力不光作用在地球上,更作用在自身上,因此太阳内部的压力很巨大,而压力又跟温度成正比,压力越大,温度越高,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太阳的压力可以在其内部营造出一千多万度的高温。

而在第5章中,我们知道了:所谓热,就是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运动的表现。这句话在地球上是正确的,如果放眼宇宙,我们就该这样说:热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的表现。越热,粒子运动的越快,反之,越快越热。

好了,现在我们也知道了,太阳内部的质子啦,电子啦,运动速度都非常的快,达到每秒几百上千公里。而氢原子中的电子本来是围绕质子转的,就像卫星围绕地球转一样,当电子的速度越来越大时,就会逃离质子的束缚。就好像是,地球的速度足够大,就可以逃离太阳系一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说的就是这样,先给地球装上巨型发动机给地球加速,然后逃离危难中的太阳系,直抵半人马座。那规模极其宏大的场面,在中国的科幻作家中,也只有刘慈欣能写出来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72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太阳内部由于巨大的压力和温度,所以里面那些原子,其电子和原子核都是分家的。因此,我们可以想像,太阳内部其实就是一锅质子粥加上一锅电子粥混合起来的汤。在这锅大汤中,质子和电子发了疯似的高速乱跑。

在说聚变的过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必要知识。即:中子,质子和电子的相互关系。呵,它们能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了,这三种粒子共同构成原子这个大家庭,肯定是有关系的,而且还很近,近乎血缘关系。平时,电子是绕原子核转的,但是,我们之前说过,太阳内部不是这样,电子是到处乱蹿的,在这个乱蹿的过程中,电子免不了会与质子亲密接触,呵呵,这下麻烦了,电子本来带负电,而质子带正电,它们这一碰,就把双方的电荷中和了,没电了,焉了,就像正一加负一等于零一样。于是,中子便诞生了,所以中子是不带电的,中性的。电子和质子粘在一起就成了新的粒子---中子。但是,如果中子不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原子核这个保护壳里,其生命也是很短暂的。17分钟左右,它就分解成了质子和电子。而在一定的条件下,质子自身也会发生衰变:变成一个中子,一个中微子,一个正电子(注意,是正电子,所以电荷守恒。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物质)如果我们用式子来表述他们的关系,那就是:

中子=质子+电子+中微子
质子=中子+正电子+中微子

刚才是电子与质子相碰撞的情况,现在我们说质子与质子相碰。相比上一过程,这个过程的发生要难的多的多,因为质子带的都是正电荷,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当质子们互相接近的时候,巨大的电磁力就会把它们排斥开。科学家们计算,要想让质子们能够相撞,太阳内部必须有几百亿度的高温,而现实的情况是,太阳内部只有一千多万度。看来,太阳里的质子们是不能互相接吻的了,而要发生聚变,就必须质子与质子相撞。这个矛盾让很多早期的科学家们相信:太阳的能源绝对不是来自聚变!

最后,这个矛盾的解决,是基于乔治·伽莫夫的“隧道效应”。而隧道效应是建立在神奇的量子力学之上的,所以隧道效应自然也很神奇。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说一下隧道效应:

一群被判无期徒刑的犯人被关在一深墙大院内,那墙是如此的高,以至任何人也别想翻过,或跳过那道围墙。但是,经过很多年,有的犯人可以直接穿过墙壁而逃到外面去。这有点像“穿墙术”。呵呵,劳改犯们,你们先不要着急高兴,不要以为:啊!俺们终于可以整一把“越狱”了!

因为,这种概率是如此之低。正如中国最最出色的科普作家所说:“你化成一团概率波直接穿过墙壁而走到房子外面,怎么说呢,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机会是如此之低,以致你数尽了恒河沙,轮回了亿万世,宇宙入灭而又涅了无数回,还是难得见到这样的景象。”(量子力学史话)

现在矛盾解决了,质子在15000000度高温下仍然不具有足够的速度让它们相撞,但是根据隧道效应,它们相撞了,虽然概率是如此之低。但同时太阳内部的质子数又是如此之多,以致发生的次数就很多很多了。就像是抽奖,假如平均来说你抽1000次就可能中一次,那么你抽一万次就会中10次,而你抽一亿亿亿亿次后,你肯定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奖大户了。

由于科普读物是如此众多,以致现在的初中生们也知道:所谓聚变,就是氢原子聚变成氦原子的过程。是的,我们一般所说的聚变就是这样。

那么,氢原子核是怎么聚变成氦原子核的呢?首先我们先复习一下,氦原子核里面有两个质子两个中子,核外有两个电子。氦原子是第二元素,也是第二轻的元素。因为太阳里面的原子,其电子与原子核是分家的,所以,聚变其实就是氢核聚变成氦核的过程。那么,它们又是怎么合成的呢?这存在很多种方案,就像北京与罗马之间存在很多条路一样。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可能存在的方案。

一、先是两个质子相撞,并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核,接着,一个中子撞进来,再接着,一个中子又继续撞进来,到此,氦核形成了。(这似乎是最直接的方案)

二、还是两个质子先相撞,之后,有一个电子与这“两个质子核”相撞。于是,电子与其中的一个质子变成了中子,这时,就成了氢的同位素:氘(dao)。氘核再与另一个氘核相撞,于是氦核便形成了。

三、一个电子与质子相撞,形成了中子,中子与质子相撞,形成了氘核……(同上)

四、先形成一个氘核,氘核里再撞进一个中子,形成氚(chuan)核。这时,氚核与另一个氘核相撞,之后,再放出一个多余的中子,于是氦核形成。

五、两个质子相撞后,其中一个质子发生衰变,生成一中子,并发射出一中微子,一正电子。这时,氘核形成,如果氘核再与一个质子相撞,就形成了由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的氦核,此时的氦核是氦的同位素氦3,化学式He3。当He3与另一个He3相撞,并同时放出两个质子,这时,具有两个质子两个中子的氦核便形成了。

六、………

可以想见,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下列出各种方案,一直能列到你若不用火柴撑住上下眼皮就会呼呼大睡的程度。以上五种方案,最简单的是第一种,其次第二种,第三种。而最麻烦的,最没事找事的是第四第五种。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在氢弹里面,我们用的材料是氘和氚。即第四种方案。而在太阳的内部,科学家告诉我们,基本上都是按第五种方案来进行。

这个无奈的现象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最便捷的路,其实是最难的路;最简单,最快的方法,有时候并不是最现实的方法。而看似最笨的方法,却恰恰可能是最聪明的方法。因此,如果以后有人向你推销“英语速成班”,“考研速成班”,“作家速成班”,“减肥速成班”,“容光焕发速成班”,“赚钱速成班”时,你一定得多留个心眼。




注:对氘和氚及同位素不是很熟悉的小读者可以先去看看前面的内容。

改错: 在第70节中“要想让太阳一年四季都能如此发光,每年就必须有地球四分之一质量的陨石撞在太阳上。”
改成: “撞击太阳的物质,每克可以提供大约1.9亿焦耳的能量。要想让太阳一年四季都能如此发光,每年就必须有大约百分之一地球质量的流星物质撞到太阳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3: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73


在上节我们已经说了,在太阳里,氢原子是通过什么方式变成氦原子的。其实,通过什么方式只是个细节问题,关键的是本质:四个(不多不少)氢原子组合成一个氦原子。

我们说聚变,当然是来探讨,为什么聚变后会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因当然很简单,科学家们经过精确地测量之后,发现:每个原子核的质量,总是小于组成它的单个核子的质量之和。(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按理,在质量上应该是这样的:氦原子核=质子+质子+中子+中子

不过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不光是氦原子核,任何一个由两个以上核子组成的原子核都是这样的。天上有可能会掉陷阱,但绝不会掉馅饼,聚变放出的巨大能量正是以自身质量的减少换来的
。即:氦原子核<质子+质子+中子+中子

另外,核物理学家们把单个核子组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叫结合能。其实,结合能是个很普遍的概念,如水蒸汽分子结合成水滴时要放出能量(这就是为什么100摄氏度的水蒸气相对于100摄氏度的水来说,水蒸气对人的烫伤要严重的多);水分子结合成冰或雪花时也要放出能量(这也是为什么下雪时不冷,而雪化时却很冷的原因,因为雪化时吸收热量,水结冰时要放出能量)。只不过,在这些过程中放出的能量使它们前后质量的变化非常微小,难于察觉。

还有,核子结合成不同的原子核时,单个核子平均下来,损失的质量也是不一样的。经研究发现,核子组成铁原子核时损失的平均质量是最大的,而损失的平均质量越大,其单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就越大。铁元素是第26号元素,26号以前和以后的元素的平均结合能是逐渐变小的。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说明这个问题。假设,四个核子组成氦核后,损失的质量为8,那么单个核子平均下来就损失2;又假如235个核子组成铀原子核后损失的总质量为235,那么平均下来,单个核子就损失1。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推出原子弹的原理。相对于“聚变”,原子弹的过程就是“裂变”,即第92号元素铀,其原子核裂变成其它两个较轻的原子核。

刚才我们也说了,从铁元素,也就是26号往后的元素,核子损失的平均质量越来越小。那么当铀原子核分裂成大致相等的两个新核后,这两个新核的原子序数基本上是在26和92之间,所以,在这两个新核中,单个核子损失的平均质量又变大了。这样的话,铀核分裂后,质量肯定会减少,减少的质量就用来放出那魔鬼般的能量。  

刚才我们的解释有点僵硬,还是来打个比方较好一些。

为了便于想像,我们把每一个核子(质子和中子)都比作成一粒葡萄。现在,我们把235粒葡萄组成一大串葡萄,这时我们发现,这串大葡萄的总质量减少了,一共减少了235毫克,平均下来,每粒葡萄都比以前减少了一毫克。

八戒说,呵呵,幸亏这是比喻,要是真损失了235毫克质量的话,我们几个肯定会被炸成灰的。

我说,正确,这就是基于聚变原理的氢弹,威力那么巨大的原因。

好,我们接着往下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大串诱人的葡萄。这时,来了一小只大馋猫还有一只大饿鼠。它们说,非常想吃葡萄。我说没问题。

八戒说,可是你怎么把这大串葡萄分成两串小葡萄呢。

我说,我的功夫高着呢,你看好了,我只要用手中这一粒多余的葡萄向那串大葡萄砸一下,那么,那拥有235粒葡萄的大葡萄串就会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串了。我一砸,果然不出所料,被我砸成了两串。

八戒说,你真牛。

我说,嘿,这算什么。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你把这两串小葡萄,还有地上散落的那两粒葡萄放在一起称一称,看一看。

八戒说,咦,我称了,这两串小葡萄,再加上地上散落的那两粒葡萄,其质量与原来的那串大葡萄相比,又减少了235毫克。也就是说,每粒葡萄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减少了一毫克。

我说,这就对了。原子弹就是通过这种裂变的方式,质量减少,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

到此,我们已把原子弹(裂变)的原理,还有氢弹(聚变)的原理讲完了。然而,人类对它们的开发利用才刚刚开始。众所周知,一座20万千瓦的火电站,一天要烧掉3000吨煤,运送这些煤需要100辆火车。而发电能力完全相同的核电站,一天大约只需要一千克铀,这一千克铀只有三个火柴盒的体积。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包括我们国家,积极兴建核电站的原因。现在,我们国家计划中的,或在建的核电站正在逐渐增加。我一个本科的同学,毕业时,核电站来要人,月薪开到10000元。这么高的工资,并不是说核电站的辐射大,安全没保障。实际上,若一个核电站连自身工作人员的安全都不能保障的话,那是不可能正常运营的。给你这么高的工资,是要你工作时认认真真,不要打马虎眼,因为这玩意儿是马虎不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一下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移动端|小黑屋|地精研究院

GMT+8, 2024-11-24 05:58 , Processed in 0.0815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